為5G毫米波介面進行特性分析並不容易,過程中會遭遇許多新的挑戰。本文探討其中一些挑戰及考量因素,協助工程師輕鬆迎戰這些難題。
5G有許多頗具挑戰性的目標——括增加網路容量、提升峰值資料速率以及讓行動通訊服務變得更可靠。其中有些目標需要將現今效能提高10倍、100倍或1,000倍,這在現有低於6GHz的頻譜中是無法達成的。因此,研究人員必須在高達100GHz釐米波(cm)及毫米波(mmWave)頻率中研究新的無線介面。
為了對射頻(RF)通道之毫米波頻率進行特性分析,工程師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本文探討其中一些挑戰及考量因素,協助工程師輕鬆迎戰這些難題。
為了制訂新的無線介面標準,研究人員必須能夠評估RF通道的特性,才能瞭解RF訊號透過通道傳遞的方式。研究人員目前使用通道探測技術來收集「通道脈衝響應」(CIR)資料,以便利用通道參數估算演算法擷取通道參數,接著再將擷取到的資料用於新通道模型的建構,如圖1所示。
【熱烈報名中!】2023/3/9寬能隙元件市場與技術發展研討會>>多家產業領導廠商分享未來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會在哪些應用成為主流?包括:Infineon、Avnet、onsemi、TI等公司,馬上報名!
通道探測量測系統可分為各種不同類型,從簡單到複雜的都有,端視估算的參數而定。量測支援多路徑傳播的時變(time-varying)通道時,必須瞭解內含時間及相位資訊的複雜脈衝響應。此外,能夠在類似條件下,利用不同的量測系統來複製或驗證量測,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圖1:無線傳輸通道的模型是由通道探測、通道參數估算以及統計資料所組成*
重要技術挑戰包括:
接下來討論有助於因應這些挑戰的一些重要考量。
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於5G的高頻寬需求,無線介面標準將涵蓋高達100GHz的毫米波頻率,頻寬為500MHz至2GHz,而且支援多個通道。在此情況下,研究人員需考量非常多的因素,而且亟需高效能的通道探測系統。
這些量測糸統必須能滿足前述的核心需求,並提供可重複的量測。重要系統元件包括基於基頻任意波形產生器(AWG)的寬頻數位類比轉換器(DAC),以及可當作寬頻數位轉換器或示波器使用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以支援所需頻寬,並具備足以支援擷取訊號所需動態範圍的解析度。
同樣地,由於5G標準尚未制訂,測試設備應具備相當的靈活性,如此才可隨著測試要求及標準演進,而進行配置或重新配置。
透過具多通道功能的寬頻量測系統來收集原始資料時,單單一項8通道、1GHz頻寬的量測,便可在短短一秒內耗用高達數Gigabyte的資料,並迅速將磁碟機塞爆。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必須擷取ADC的資料,然後存入儲存裝置。想要即時擷取並且以串流方式傳輸資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唯一感到開心的是磁碟機製造商,因為他們可以賣出更多的儲存裝置,但這種方法並不可行。
另外,還可考慮使用兩種可減少資料收集量的擷取方法:
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在單通道中完成的。MIMO通道引進了空間與關聯的概念,因而衍生出估算空間參數的主要問題。例如,研究人員需估算到達角(AoA)、出射角(AoD)、以及擴展角(AS)等參數。目前可用的通道參數估算演算法包括波束成形、子空間,以及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等多種方法。
為了一致性、同調性以及估算效能,ML估算演算法是效能極佳的MIMO通道參數估算法。其中尤以運算量較低的SAGE演算法(最大似然為基礎)最受研究人員的歡迎。
校驗與同步遠比取得準確、可重複的結果更為重要。藉由使用兩個銣時脈,為發射器和接收器提供穩定、高度精密的10MHz同步參考時脈,可實現發射器及接收器子系統的同步化,如圖2所示。此外,還必須透過觸發,將探測激發訊號的產生及擷取同步化。
建構圖2所示的毫米波量測系統時,必須考量校驗的效益:
*圖2:此量測系統包括用於精確Tx與Rx同步化的銣時脈,以及可將訊號產生與資料擷取維持一致的擷取觸發器*
總之,想要對新的5G毫米波介面進行特性分析並不容易,過程中會遭遇許多新的挑戰。為了分析支援多路徑傳播的時變通道,必須使用複雜的量測系統,其中包含支援毫米波、寬頻訊號及多個通道的測試設備;全面的校驗;以及同步化功能,以便利用有效的通道參數估算演算法,進行真實且準確的通道模型特性分析,進而獲得準確且可重複的量測。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