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DIY就能讓你的3C裝置更耐用

2017-01-26
作者 Bill Schweber

你會自已動手為電子產品做一些強化措施、讓它們更耐用嗎?

我很「尊敬」電纜與連接器等零組件,這些互連元件總是被要求做很多事,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是被「狠狠虐待」,畢竟就算有很多好用的無線技術,我們還是會基於訊號完整性、抗干擾性能或是個人偏好等等因素而採用有線方案。

如果我們要「有線」,基於其任務考量,很重要的是得確保這種互連方案的可靠度;硬體故障──特別是間歇性故障──當然就會讓人非常沮喪而且會產生不良後果。

最近我就遇到一個讓人充分體會那種「沮喪」的狀況:我想要幫我筆記型電腦的迷你滑鼠換一條短一點的互連纜線;雖然我也有無線滑鼠,但總是會找不到它的USB接收器,所以還是決定要改回去用有線滑鼠。

我想用個小一點的滑鼠,而且纜線長度比一般的(大約3呎/1公尺)短一點、電纜本身也不那麼粗的;於是當我看到一種纜線可伸縮的迷你滑鼠正在大特價,馬上興奮地買了兩個。
[20170126 mouse NT03P1]


就是這種I/OMagic製造的迷你滑鼠

不過就在我開始用其中一個的時候,我發現它有優點也有弱點,主要是因為在滑鼠端以及USB接頭端都缺乏任何一種形式的「應力釋放」(strain relief),我確信那種纖薄的電線束撐不了太久,因為不但會被直接拉扯,在兩端的連接處也被劇烈彎折。

那條超薄、扁平長方形狀的滑鼠線厚度與寬度只有大概1×2.5 mm,所以裡面的線路應該會非常細,斷裂也不可能修理;假設它可能還會有殘存的一點「根」可以做為連結。

為了防患未然,我決定採取大多數工程師可能會採取的行動──嘗試預先改善這種情況;畢竟如果這些脆弱的裝置無法在現實世界使用太久,仍然是一種損失。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仔細檢視其狀況,然後在滑鼠線的兩端用不同的方法做加強。
[20170126 mouse NT03P2]


以不同策略在滑鼠線兩端加強

在USB連接器那一端,我在連接器出口處的纜線上包了環氧樹脂(epoxy),所以纜線的絕緣對連接器本身會有應力釋放,這有助於保護直接拉扯,但是對於彎折沒有幫助;所以我在連接器本體上套了一個大約1寸長的大直徑熱收縮管(我真的很愛這種管子!),只要用吹風機加熱,它就能收縮並耐受不那麼劇烈的彎折。

在連接滑鼠的那端我用了比較不同的方法,一開始也是在從滑鼠本體伸出的線包上環氧樹脂,小心不讓滑鼠的按鍵沾到。至於電線彎折的部分,我則是找了一支用完的鋼珠筆(你難道不會留下這些小東西以備不時之需?),然後把筆芯拿出來,發現那根管子直徑大約是纜線厚度的兩倍;然後我剪了大約半吋長度,把整條管子縱切,把它套上纜線。

然後將那截筆芯滑至抵住滑鼠本體,再用環氧樹脂包起來,並讓它跟滑鼠本體黏在一起;這種佈置能消除緊密彎折的電纜應力,避免因反覆彎折導致的內部斷裂。

現在我相當滿意以上自己動手佈置的應力釋放方案,雖然也不確定這能撐多久,但至少應該能比什麼都不做好得多;而如果滑鼠線真的斷了,無論是內部線路、外部絕緣或是整條都斷了,我應該還是能藉由它殘存的一點「根」、動點小手術來修理它,或許還能換一條厚一點、應變釋放設計更好一點的線。

你有沒有像這種預期電子產品可能會發生小故障,然後自己想辦法動手做了些防範措施的經驗?歡迎跟我們分享!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Do-It-Yourself Strain Relief: A Necessary Task,by Bill Schweber)

活動簡介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 X Tech Taipei 2023「智慧領航車聯網技術論壇」邀請來自產業的代表業者與專家齊聚一堂,透過專題演講、現場應用展示以及互動論壇,深人交流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融合應用,基礎設施以及安全測試與標準化等主題,帶來一系列迎接車聯網時代必須掌握的最新技術與市場趨勢,協助工程師進一步探索充滿無限可能的智慧移動大未來。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