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如何服務中國1698家IC設計公司?

2018-12-12
作者 Yorbe Zhang, EETimes China

2018年中國共有1698家IC設計公司,比2017年大幅增加了318家,這是繼2016年中國IC設計企業數量大增600多家後,再次出現企業數量大增的情況。如此多數量的IC公司誕生,對中國的電子產業意味著什麼?又如何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在ICCAD 2018會議期間《電子工程專輯》團隊採訪了眾多來自IC設計上游的高層…

在ICCAD 2018期間,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的報告顯示,中國共有1,698家設計企業,比2017年大幅增加了318家,繼2016年中國IC設計企業數量大增600多家後,再次出現企業數量大增的情況。

如此多數量的IC公司誕生,對中國的電子產業意味著什麼?又如何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在會議期間,《電子工程專輯》團隊採訪了眾多來自IC設計上游的高層。

EETC ICCAD

1698家IC設計公司如何健康地發展?

Synopsys亞太區總裁林榮堅分享了基於過去幾個月他和很多不同IC設計公司的高層們探討後的4個結論:

一是在整個產品市場上的定位更清楚。這1,600多家公司大多數是年營業額在1億以下,很多企業在初期,首先看到的是怎樣以低價的方式取代現有市場的產品,這幾年這條路越走越小;甚至有些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過去在產品的取向上並未花足夠的時間,或在市場上做足夠的研究和對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匹配。所以我覺得你要重新思考,根據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判斷什麼樣的產品定位和市場是最符合公司值得長期投入的。

二是任何工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半導體產業,比如說現在要做一個AI晶片,所需要動用的資源投放很大。同樣,當你選定一個清楚的市場方向的同時,要想清楚資源是不是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不要嘗試每件事情都自己做,因為當你嘗試每件事情自己做的時候,你可能忽略你的同行已經花了5年、10年時間構建了這些系統。如果你用同樣的匹配和他競爭,第一時間你的成本就占弱勢。術業有專攻,每家公司其實都有他的特長,怎麼清楚地理解這個市場上不同供應商的特長,匹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最佳的適配的主流,就非常重要。

三是所有的公司都要有長遠苦幹實幹的心理準備。世界的競爭已經開始,中國一旦浮上來是沉不下去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做長遠競爭的打算。有這個思想上的準備,我想從整個公司、整個企業的文化開始到做事的態度,都應該會有些轉變。

四是IP。當發生國際性競爭時,特別是高科技產業,IP是每家公司的法寶。IP的導入不是一個選項,而是非常重要的點。一方面要保護我們自己的IP,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別人的IP。如果做不好的話,有可能會把自己放到不可控的風險裡面,也有可能會阻礙很多有技術、有資金的人投入到這個市場,因為他覺得沒有保障。

內外因並存,發展更要靠自己

針對中美關稅摩擦對中國半導體業的影響,林榮堅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與會嘉賓的看法:「我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很困難,而且我不認為這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問題。不過有一點,半導體產業是解決世界上最困難問題的產業。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不確定因素,這個不確定造成現在國內很多的問題,例如投資、設計專案的部分會變得相對糾結一點。我的結論是透過兩國的領導人,智慧地尋找一些交集,能夠緩解,或者確立比較清楚的方向,讓產業有一定遵循的方向。再說多一點,目前大家的共識是空前的,就是要把半導體產業拉伸到全世界第一流的水準,這是很困難的事情。現在來講,我覺得沒有什麼懸念,就是中國一定要想辦法,一定要踏實的埋鍋造飯,一步步把自己的技術做起來。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維持開放、交流合作的方式非常多,技術科學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

中國索喜科技(Socionext Inc.)高階客製SoC 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劉暉結合該公司的服務表達了他的觀點,「長期來說,我覺得中美之間的競爭是一直存在的,但是這種競爭短期內不會上升到碰撞的層面,所以合作在某種程度上還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因為這個產業鏈很難乾淨地切割出哪裡是美方的技術,哪裡是中方的技術。另一方面,針對中國產業的佈局,相信在過去若干年來我們已經在數位晶片領域追趕的非常快,甚至某些方面還領先美國。同時,我也看到在很多類比元件、視訊元件方面還是非常薄弱。這個事件讓中國很多企業,包括政府的思考,怎麼在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的投入和儲備。」

摩爾精英CEO張競楊認為「一帶一路」將持續帶來商機,他認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覆蓋了大概20多億貧困人口,過去這些人是被整個全球化忘記的一部分人,並不是中國人去別處搶來的。「這20億人口,他們今天穿上衣服、鞋子,因為中國製造。他明天也想用手機、也想用電腦,也因為中國製造。」

代工業助力

台積電(TSMC)的主營業務是晶圓製造,在全球有5個業務區域,包括北美、中國、日本、亞太和歐洲以服務不同區域的客戶。中國區域是TSMC最年輕的一個區,但是成長最快的區。

首先在製程領域,TSMC中國副總經理陳平將其稱為已進入「深水區」。

陳平分享道:「越來越難是毫無疑問的,但我們都解決了。過去20多年來,每次進展到一個新的製程節點時都說下一個節點做不下去了。40nm碰到一些問題,後來28nm又碰到一些問題。我自己從90年代開始就在做研發,當時我們是清清楚楚看到下一代覺得沒有問題,再下一代不知道怎麼做,這在產業是常態。但是現在TSMC 7nm量產非常順利,5nm道路還很樂觀,往下走是3nm。但是門檻確實越來越高了,包括技術和資金兩方面。」

「在需求端,需求端對先進製程要求非常強,這是應用和市場驅動的。現在新的應用,如人工智慧(AI)、伺服器,包括手機。其實現在的手機,如果從技術要求、速度、功耗、規模總體來看,7nm還無法完全滿足要求,而AI對運算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很多AI靠演算法,如果我的演算法沒有你好,我的運算能力比你強,還會贏。7nm今年進入量產階段,到明年我們積累的7nm產品不會少於100個。」

此外,他並總結道,「成本的問題和很多因素有關,關鍵是有沒有價值。你的價值超過成本,這件事就會發生;如果價值不覆蓋成本,那就不會發生。」

2019年8吋產能持續吃緊?

和艦副總經理林偉聖現在負責該公司的晶圓代工業務。他介紹,和艦在中國設有兩座廠房;一座廠房位於蘇州,從2003年開始量產,產能接近8萬。第二座廠是廈門聯芯,產能目前接近2萬。同時,和艦在未來將繼續往下擴展製程,並增加一些特色製程。

「這兩年8吋產能確實吃緊。中國一些新建廠和擴廠都在投入,但有些廠的產能增加是小範圍的增加,但隨著在廣州、山東、寧波、紹興等地新廠的設立,產能的稀缺應該會解決,只是時間的問題。」林偉聖分析道,「在電源管理部份,原來的電源管理產品大部份集中在0.35和0.18製程,但是現在則開始向90nm 12吋或者55nm 12吋轉移,因為有一些音訊整合的需求。這部份產品的遷移,從原來8吋遷移到12吋,也可以緩解8吋產能的需求。」

他進一步分析,「針對指紋辨識晶片,指紋辨識其實這兩三年吃掉了太多產能。但是指紋辨識晶片大概從兩、三年前一片300顆、500顆,現在已發展到1,000多顆/片,這部份也讓整個8吋產能得到緩解。從整個8吋產能來看,第一產能還在增加;第二,部份產品從8吋轉至12吋。第三,既有產品的尺寸也在縮小。所以我認為在2019年,8吋晶圓產能應該會有比較大的改善。」

設計新紀元

Silvaco公司執行長David L. Dutton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設計的新紀元了。該公司不僅提供協助半導體公司加速晶片設計所需要的EDA軟體和IP核心,也支援目前的最新技術:DTCO(Design 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設計及製程協同最佳化模擬。這種技術目前在TSMC的支援下發展也非常迅速,Silvaco擁有該技術所需要的所有模擬軟體模組。

Dutton表示,「你並不知道誰將是下一個領導者,20年前的Top 5公司跟現在的Top 5已完全不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跟客戶緊密合作,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工具並全力地支持他們。中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我們經常說到摩爾定律,但事實上摩爾定律可能不再能持續下去。我們曾經依靠不斷地減小元件的通道尺寸從而獲得更高的性能。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進FinFET時代,尺寸的縮小也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我們只能從其他方面比如模擬、元件最佳化、佈局最佳化、封裝最佳化等去改善。中國有非常強大的製造能力及專業技術,同時現在也正在不斷加強設計能力。因此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講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

Silvaco是一家EDA和IP公司,約兩年前開始涉足IP業務。Silvaco中國區總經理Sharon Fang補充說,「Silvaco是一家30多年的老牌公司,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有了IP業務和IP設計團隊,同時有了IP的管理軟體。」

「我們目前大部份的IP主要是軟IP,但我們也在積極的擴展硬IP。」Dutton表示,中國工程師很會再利用IP模組,從而使自己把精力放在晶片的核心領域。就Reuse這個概念來講,Silvaco也從合作夥伴NXP、Freescale、TI等獲取Reuse其內部的成熟IP模組並把它們商業化授權給客戶。

演算法專家和設計服務

Socionext成立於2015年,透過繼承富士通半導體、松下半導體兩家主要的產品線發展而來,核心技術包括影像類,運算類以及通訊類,並圍繞這些核心技術衍生出許多相應的產品,包括標準產品,以及客製化晶片業務。該公司在中國的客製化業務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是在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據劉暉透露,Socionext的客製化業務在全球排名第二。

過去很多半導體新創公司,都是半導體領域的專家在創業。劉暉表示,「現在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很多半導體的新創公司其實是一些演算法專家、或者是一些性能專家組成的,他們其實並不熟悉SoC的整合,對他們來說,把自己的演算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轉化為SoC是最關鍵的課題。」

所以像Socionext這樣的設計服務公司逐漸體現出更大的價值。「例如在AI領域,很多客戶對神經演算法很熟悉,但對搭建、驗證、實現SoC、包括如何量產SoC都沒有經驗。」劉暉表示,在汽車晶片領域,中國也有很多汽車晶片的新創公司,他們對演算法、對系統瞭解比較多,但是如何把晶片做到符合車規、ISO26262功能安全標準的要求,他們並不瞭解。而繼承富士通在車載領域的基因,Socionext在汽車領域的經驗及大規模量產晶片的能力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Socionext目前的客製化業務佔據該公司總體業務的60%。

系統公司將主導IC設計?

系統公司名下的IC設計公司近幾年在中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且規模也位居前列。

Synopsys亞太區總裁林榮堅分享了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回顧過去20、30年中國半導體設計業的發展,可以看到Top 10的排名一直變,這幾年稍微穩定一點,除了第一名始終不變,其它很多公司都在變。我們很難快速總結到底什麼是成功的方程式,但是有一個可能的方向:整個IC設計的主導已經從專門做IC設計的公司轉移到系統公司,轉移到這些服務的應用公司上去。所以今天很多的系統公司或者做服務的公司,他們自己做晶片,在中國也有這樣的成功案例,已有至少兩家,那第三家、第四家呢?」

「如果這樣看,中國有那麼多的系統公司,那麼多成功的公司,為什麼只有我講的少數幾家,代表什麼?代表有一個系統的背景和業務的規模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我的結論是作為經營系統公司和IC設計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土壤和養分,薪資結構、管理方法以及整個產品從開始發展到研發的過程都是兩種不同的事件。如果你硬把兩個方式綁在一起,總有一幫人不習慣,就沒有辦法做到最極致。可能的方法是你有系統公司的底子,可能你去投資,有一定的控股權,但是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要有足夠的耐性,因為他們會有很多的投資,會有比較長的投資期。給他們足夠的養分,又有系統的能見度,這對中國來講我覺得是相對比較有機會成功的點。」

如何更有效促進AI落地?

「AI如何落地找到應用,什麼應用可以最終成為產品成功上市。這方面,我認為中國的潛力無窮。」Cadence子公司南京凱鼎電子科技CEO王琦指出。

現在AI燒錢燒得很厲害,但關鍵要看落地。「AI晶片也是晶片,不能說AI晶片就比普通晶片貴10倍。」芯原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表示,晶片做出來要有地方放,沒有地方放也不行。

如果算落地,芯原的IP所落地的領域和落地的客戶,可能比國內任何一家AI公司都多。

戴偉民指出,自動駕駛堪稱AI的珠穆朗瑪峰,如果登上珠穆朗瑪峰,其它領域更不在話下。

戴偉民給出了一個具體的L4級自動駕駛晶片高性能神經網路硬體解決方案例子,最初的設計是4-5個系統@每個功耗>200瓦,總計>1000瓦,只可作為樣機實現,而採用芯原IP以GF 22FDX製程打造的ASIC,整體ASIC方案小於200W,可滿足自動駕駛真實的需要,並將在2019年美國CES上由一家奧地利公司展示。

戴偉民強調,「不能只看運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運算能力/每瓦。」

更多市場機會來自創新的小型IC設計公司

全球半導體除了中國之外,成長非常低,整合之後的半導體廠商越來越少,幾個巨無霸誕生。對於EDA和IP這類工具廠商來說,市場不是那些巨無霸半導體公司,更多的是小設計公司,特別是有新的idea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做一個晶片賣1億片,他所有的應用對EDA和IP的需求非常小。」王琦指出,「可是如果有10個idea、10家公司,每家公司只做100萬個產品,每家公司都可以買套工具,這就是中國市場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市場應用非常多,變化非常快,一直有新的東西出來,有活力才會有創新。」

王琦表示,「半導體這個產業鏈不同於其它任何產業鏈,因為基於半導體的複雜性,整個產業鏈非常的全球化,從材料到設備、製造、設計(包括軟設計、硬設計、封裝)。所以說,全世界整個產業鏈已經存在,任何國家想重複產業鏈,不是說不行,它的成本和它的投資回報率都可能被否決。」

類比電路驗證:從人工到人工智慧

中國本土EDA公司華大九天的產品有兩個應用方向,一是積體電路,二是平板。

華大九天總經理楊曉東首先分享了該公司的發展策略:「我相信任何一家企業在成立的時候都會有對未來長遠的規劃,可能是若干年之後成為巨頭公司,能夠有更多的覆蓋。但是,從實際經營的角度來講,我相信應該都是先從點做起,這個點包括點的產品,或者說點的市場,或者我們講細分市場。因為新創公司的資源、資金、人才各方面等等都是有限的。或者說我們的客戶對新創公司的認可也都是從點開始做起,我相信從點做起是很多企業走的模式。當然,確實還有很多公司一上來就得到比較雄厚的資金支持,也可以一下子做到面。像國外的幾個巨頭,他們的軟體目前都是覆蓋面很廣。如果細看他們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到他們是從點上發展而來的。當他們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也許他們有更多的資金開發更多的產品,或者透過資本的整合能夠豐富自己的產品線。」

「在中國的電子產業原來有一個說法叫『缺芯少屏』,現在屏比晶片好一點。華大九天是2012年進入這個市場,當時軟體基本都是國外的,當時九天判斷這個市場在中國會有很大的發展,也是屬於本土有特色的細分市場。所以九天把原來的軟體在細分市場做了客製化、最佳化,逐漸在這個市場發展取得一定的進展。像國內很多公司都是採用華大九天設計的軟體。這些軟體和積體電路裡的很多軟體都是有很多共通性的。」

以AI技術進行IP品質驗證並不是趕時髦,AI對於整個EDA的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機會和可能性。楊曉東指出,「AI的技術可以有效地用於EDA工具中,EDA中很多代價極高的問題傳統的方法不能解決,但使用AI技術可以極大的改變這種局面。」

華大九天最近剛剛發佈的新升級產品Empyrean Qualib主要是致力於IP的品質驗證。「傳統IP電路驗證很多用人工的辦法做,沒有軟體支撐,IP的品質對設計的影響很大。」楊曉東指出,「我們跟一家客戶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學習以前的類比IP的情況,訓練出模型,讓AI為IP品質驗證服務,對於新的節點的IP進行驗證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精准度超過99%,效果非常好。」

另外針對現在電子產品新的應用,比如汽車電子,對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情況下,華大九天開發了一個產品Empyrean Mcfly,屬於新的應用方向,主要是通過創新型的蒙特卡羅演算法大大加速對類比晶片的驗證,速度提高幾百倍甚至幾千倍。

AI晶片開發者的特殊性

AI晶片的研發者,跟其他的晶片還是不太一樣,主要是資料功能方面。Mentor執行長Walden C. Rhines指出,「如何讓AI的演算法以及處理器的效率更高,提高機器學習的速度、提高模擬的速度很重要。Mentor有一個工具讓西門子的效率提到更高,把資訊放在雲端,這樣客戶可以用自己的資料來設計自己的AI產品。」

Rhines表示,「有大量的AI創新公司,很多都是放在圖形認知、無人駕駛車、移動應用以及資料分析方面等。他們的成功必須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比如西門子的知識,在系統的設計上,所以他們如果想要快速進入市場,必須要跟很多的有很好基礎的公司競爭,他們必須要創新,必須有很好的技術,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去創造這些晶片,用更少的成本和時間創造出來,也要把關注放到市場上,找出這些機會讓他們的產品與眾不同。很高興的是我們在中國找到的合作夥伴真正能實行的很好,我們認可他們,儘管有一些公司不一定能取得達成功,但是我們儘量讓他們取得成功。」

Mentor用機器學習的方式,能夠模擬測試出壓力及溫度,現在已經有25個項目在Mentor內部來測試其他方面的工具,而且還測試一些模擬試驗。

Mentor中國區總經理Pete Ling強調,「像Mentor曾經做過純EDA公司,看到的客戶是幾千上萬個。現在我們成為西門子工業軟體的一部分,我們看到更多系統的客戶,他們其實也需要數位化轉型,也需要IC的設計,我們發現這個市場變得更大了。你要改變你的腦筋,我覺得AI的公司落地不一定就在狹隘的幾個空間,誰都做自動駕駛,門檻很高,不要擠破頭做這幾個。」

異質設計對EDA工具的需求

異質設計最典型的例子是AI晶片,它的整個設計是非常應用導向的,同樣的AI晶片用在視覺的辨識和聽覺的辨識,最佳化的方向就不一樣。

林榮堅指出,「設計的前提是在架構設計和系統設計的時候,就必須想辦法讓軟硬體協同做驗證。這在以前來講非常困難,因為硬體沒有做出來。怎麼跟軟體搭配出驗證?這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加上現在AI的應用場景是在自然環境下的場景,我們需要巨量的驗證,很難在傳統的方法上做出來。」

「所以兩三年前,新思科技提出的方法很簡單,如同當年把設計方法從底層的Schematic Entry 拉升到VHDL/Verilog,讓它在比較抽象的層次做事情。複雜度雖然變高很多,但是生產力能夠上來。」林榮堅指出,「同樣地,今天的驗證方法很像,先透過類比的方式,讓硬體還沒有真正完成或者是確定之前,可以用這種方式先去做模型硬體,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把硬體性能表現出來、把軟體放上去,完成很多協調的驗證。」

這種方式最初是在手機晶片中使用,類比的複雜度非常高。過去兩年,在AI和汽車領域應用也非常多。

羽量級智慧化是中國新創企業的機會

銳成芯微CEO向建軍表達他對AI產業的看法。

「我認為AI會分為兩類,目前在需要大量運算能力的方向,後面的贏家是跑得快的、體量大的、耐力長的,中國新創公司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另一類我看到的機會是羽量級甚至極羽量級的智慧化,特別是物聯網的智慧化,晶片規模比較小,資金投入比較小,中國企業可以考慮往羽量級的智慧化發展。」

RISC-V在中國的機會

SiFive執行長Naveed Sherwani表示:「SiFive集中了很多半導體產業的專家,現在有300多名員工,營收達到了2億美金,我們也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從中國的角度說,一是我覺得中國需要在半導體產業變得獨立一些。二是中國需要在IC領域做更多設計,來到中國就是用我們的優勢幫助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突破,讓IP設計、封裝以及其他方面有更多的突破。為什麼對中國這麼重視?中國現在有成千上萬的設計,但是要找到一種方式來提高他們的效率。三是創新,架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中國和中國很多大學進行合作,一起做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SiFive中國CEO Thomas Xu的介紹,SiFive中國是一個獨立公司,而非一個子公司,在中國除了推廣RISC-V外,更多的是在垂直領域推廣它的應用和發展。

「Design share是非常創新的想法,因為IP現在是整個產業比較大的問題。IP有三個比較大的問題:一是成本,現在很多新創企業沒有辦法支付比較大的成本。二是如何使用IP,正確的使用才能進行更多創新。三是安全問題,你怎麼保證IP並沒有從其他地方複製或者複製別人的想法,因為IP複製這個現象出現了很多年。我之前在想如何設立一個系統來規避這些問題?所以就出現Design share的想法。如果我們是IP設計公司,加入這樣的聯盟,我們會把你的IP放到一個範本上,這個範本可以放到晶片上,再放到雲端。如果你要設計晶片,你就到我們的雲上。這樣可以提供交鑰匙工程類似的解決方案,就不用跟其他的IP供應商,或者其他的公司進行接洽,因為所有的資訊都在我們的雲端。這樣在設計初期就沒有成本,進行生產才去支付使用IP的這筆費用。」Naveed Sherwani闡述了他們的商業模式,用創新的方式解決了他提及到的三種問題,而且提供的是已經得到驗證的平台。

那麼,RISC-V和ARM架構又是什麼競爭關係?

Arm中國產品研發副總裁劉澍認為:「從一個角度看,我們不把它看成競爭,而是看成合作夥伴。在處理器業界內部,還有EDA夥伴和其他的夥伴。半導體設計有這麼大的挑戰,如果我們作為IP供應商獨立做很多技術開發,在上層的客戶要單獨整合那麼多不同的技術會非常困難,我們的思路是說需要在IP不同的合作夥伴之間有競爭、有合作,讓產品和方案更容易被整合。回到Arm和RISC-V的角度看,我的觀點是沒有技術是免費的,任何技術都存在某種形式的成本。所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發展思路和不同的運作模式,這是毫無疑問的。從我們的戰略角度看,中國的架構、世界的平台和生態,這是Arm不斷發展、前進的支撐。包括RISC-V在內的很多CPU的合作夥伴,其實也一直存在這個市場上很長時間,他們在特定的領域裡,在他們專項、長處的地方,始終會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們不需要去競爭和回避這個問題,大家取長補短的發展,在特定領域去貢獻自己的技術力量。我們永遠認為CPU是一方面,生態系統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它才會決定我們的用戶最後是否能把這個技術真正用好和發展出來。」

總結

David L. Dutton:實際上我本人之前是來自於半導體設備領域。我要強調的一個事情就是DTCO (Design 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這個對更先進製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不僅和設計相關,更與製程技術及整個生態系統緊密關聯,因此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以獲得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相信通過和整個產業的合作我們也能持續增長。

Sharon Fang:我覺得中國的半導體市場一定會往上,一定會發展很快,而且整個全球其實都看好中國。我希望Silvaco帶過來的優秀人才和技術,能隨著中國的市場發展成長。

林榮堅:即將告別2018年,心情非常複雜,這個產業今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很多出乎我們的經驗之外。這時候發生點點滴滴的事情,剛好幫助我們凝聚了整個國家、整個產業的共識,配合原來既有的市場優勢,配合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和決心,我覺得也許反而是一個契機。只是說我們需要比以往更有思想上的準備,這場仗絕對要埋鍋造飯,我們就低調一點,用開放的方式繼續往下走,前途長期來講是光明的。新思科技從24年前到現在始終如一,我們會和中國的夥伴們站在一起。

劉暉:全球競爭是長久的,我們也會低調的發展我們的半導體產業。我有很大的信心,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能不能成功和是否存在強大的系統公司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傳統產業有像華為這樣的大型公司,在新興領域也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再加上我們有很優秀的人才,有資本願意投資到半導體上,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成為世界的半導體中心。

張競揚:要讓中國沒有難做的晶片,我們自己把難做的事情做掉。中國的晶片公司很多都是在兒童和幼兒階段,我們整個產業的服務或基礎設施是為成年人準備的。希望我們做好黏合劑,把為大公司和成熟公司準備的先進製程、我們的IP、工具、設計服務能夠客製化以後給到新創公司,幫助他們長大,因為他們是未來。

陳平:2000年左右,我們現代意義的IC時代開始到現在正好是17、18歲,正好是八九點的太陽。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管是技術上還是其他方面,都有各種各樣的複雜性。現在的技術變得非常複雜,這個世界也非常複雜,我們還是看大潮,順著潮流往前走,而且很快的走,非常有信心。

戴偉民:我建議要做到深挖洞儘量不稱霸。深挖洞的意思是真的要投入,重視資金流,同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這不僅是針對外部,實際上對公司內部比較健康的發展很有幫助。

王琦:多做事少說話,做晶片要有耐心,要有技術,要有腦力還要體力。從整個人類發展,包括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來看,早期是資本積累,到後期不是資本積累,而是技術積累。技術積累在有法律保護之時,技術就是價值。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整個國家,對整個高科技產業發展是必須的。

林偉聖:目前來看,整個中國市場競賽更寬廣,現在應該是一個「奧林匹克式」的競賽。生產的當地化還是最重要的,可以選擇特色製程,讓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找到自己立足的市場。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