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作控告美政府 華為到底想幹嘛?

2019-03-08
作者 Junko Yoshida, EE Times首席國際特派記者

無論與美國政府的訴訟是勝是敗,華為相信此舉能贏得輿論支持。華為的邏輯是,如果美國不能拿出證據證明對華為的指控,華為過去所有被認為不法的行為應該都不存在。

在過去的一週,華為(Huawei)藉由在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以及中國深圳舉行的兩場大型媒體活動,展示能在輿論爭議中獲勝的越來越高自信,頗令人玩味。

在深圳時間3月7日,華為召開記者會(現場實況請參考下方YouTube視訊)宣佈控告美國政府,表示美國以《2019年國防授權法》(2019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限制華為在美國業務,這種單獨排除華為的舉措是違背了美國憲法,讓華為不公平地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就在上述記者會召開之前不久,布魯塞爾時間3月5日,華為在當地設立的「網路安全透明度中心」(Cyber Security Transparency Center)正式開幕。獲邀前往參加開幕式的西方媒體記者,大多認為華為成立該中心是為了挽救該公司最近在歐洲網路營運商與消費者心目中的負面形象,但其實華為早在去年5月就已經透露相關訊息。

華為控告美國政府是行銷策略?

對於華為以提起訴訟大動作反擊美國政府,其實並不需要感到意外;這是該公司大規模行銷活動的一部份。華為認為保護該公司在全球市場的聲譽很重要──把美國市場放一邊,華為不能在歐洲、亞洲或非洲的電信設備失去立足之地。

市場研究機構Athert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師Jean Baptiste Su接受EE Times訪問時表示,華為這次是模仿了俄羅斯防毒軟體業者卡巴斯基(Kaspersky Lab)在2017年12月控告美國政府的舉措;當時美國以該安全方案供應商與俄羅斯政府掛勾、恐暗中進行間諜活動為理由,禁止聯邦政府各機關採用其防毒軟體。

與華為的論點類似,卡巴斯基當時也發表聲明指控美國政府的行為違憲,在沒有事實根據的情況下不公平地針對該公司。但卡巴斯基最後敗訴,「他們失敗是因為涉及國安議題;」Su表示:「讓我們拭目以待華為將如何打這場官司,以及該公司是否能迫使美國政府拿出所聲稱需要反華為的證據。」

Su補充指出:「如果華為做不到,甚至輸了這場官司,對於該公司來說也是一場勝利──如此可以告訴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可以證明他們的設備有『後門』或是帶來網路安全威脅的證據。而且其實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生意不大。」

換句話說,無論與美國政府的訴訟是勝是敗,華為相信此舉能贏得輿論支持。華為的邏輯是,如果美國不能拿出證據證明對華為的指控,華為過去所有被認為不法的行為應該都不存在。這種堅強抵抗美國的形象勢必非常受到中國人民歡迎,但在西方世界是否有說服力?這一點我不太確定。

太過自信不是好事?

我有點擔心華為是否正確解讀了世界是如何看待他們;而我個人對華為的建議則會是:不要太過於自信。

在布魯塞爾,我遇到了一位華為的年輕員工,她認為最近所有針對華為的媒體報導,無論是正面或負面,「對華為都是前所未有的好事;」為什麼?她的回答是:「因為現在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有華為這個品牌。」

她說的也沒錯,但重點在於如果華為想重新贏得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信任,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別忘了,華為從沒有正確回應美國司法部在1月份對該公司的其他指控,包括華為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禁運制裁,以及竊取IP等議題。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Huawei Sues the U.S. Government,by Junko Yoshida)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