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讓美國人面對現實?

2019-09-06
作者 George Leopold,EE Times特約作者

一部描述中國億萬富翁前往美國設廠、讓小鎮眾多失業勞工終於重拾飯碗的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真實反映了東西兩種文化的衝突...以下是來自美國資深產業編輯的觀後感想。

當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遇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會碰撞出什麼「火花」?最近有一部在網路上熱播的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真實反映了這種文化衝突,內容敘述在美國俄亥俄州Dayton的技術勞工困境,比起資本主義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有效的從前,他們現在能領到的薪水只有當時一半不到。

2008年,通用汽車(GM)關閉了在Dayton郊外的組裝生產線,讓超過1萬名當地員工的生計受到影響。2014年,福耀玻璃(Fuyao Glass America)成為進入美國接手閒置製造產能──如同被關閉的GM生產線那樣──的眾多中國製造商之一。

「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融合兩種文化,」福耀的代表在一個坐滿了正在尋找新東家之失業勞工的體育館中宣佈:「各位先生女士們,這裡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大約有2,000名勞工被雇用,但是從那之後,情況卻是一路走下坡。

福耀玻璃的母公司福耀集團來自中國福建省,是全球最大的車用與建築用玻璃製造商之一,該公司的精神標語是:「使命創造未來(A clear vision of tomorrow)。」在俄亥俄工廠與一小群中國幹部的培訓會上,台上主講的高層還讚揚了美國的自由:「你甚至拿總統開個玩笑,都沒人會把你怎麼樣…」

鏡頭轉到福耀創辦人暨董事長曹德旺親自前往Dayton視察他的5億美元投資案,包括其公司主管、員工、俄亥俄州長John Kasich與美國參議員Sherrod Brown,都尊稱他「曹董」(Chairman Cao)。而在巡視工廠時,有一個中國籍主管在向他匯報時表示,美國工人「動作比較慢,他們手指頭比較粗…」不適合做精細的工作:「要一直教、一直教…」

曹董與他的美國公司主管們的初次互動通常氣氛緊張,旁觀者幾乎可以想像,那些主管們會在下班之後到小酒館對董事長的要求大發牢騷(這些人最後的下場自然是丟掉飯碗,有一個被裁員的前福耀美國高層在開車經過老東家工廠時還表示:「你很難在提到福耀的時候不加上FU…」(編按:指FU開頭的英文單字)

而對Dayton當地勞工來說,福耀的工廠一開始被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感激不盡,」一位先前失業了18個月的美國員工感恩地表示:「這裡現在是鎮上最好的工作機會。」然而也有一位先前曾經受雇於GM的福耀美國員工表示,她先前的時薪大約是29美元,但現在的時薪只有12.84美元。

簡而言之,這總結了大多數半技術(semi-skilled)或非技術(unskilled)美國勞工的現況,他們沒有閒錢能買新的運動鞋,因為繳不起貸款而失去自有房屋…如同前面那位福耀美國員工所說,在俄亥俄州Dayton的Moraine區,福耀不但是當地最好的、也應該是唯一的工作機會。

融合兩種文化的挑戰

要融合兩種文化,對被派至俄亥俄州監督生產線日常運作的中國幹部來說同樣困難;他/她們是忠誠的公司員工,遠離家園與親人數千英哩,來到一片平坦的俄亥俄州。

一位在福耀工作了20年的資深工程師在紀錄片中說:「有時語言和文化交流的障礙,一時半刻很難把每個人的想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位兩隻手臂都是燙傷痕跡的爐具機台工程師,說他忙起來沒時間吃飯的時候,就帶一包Twinkies夾心蛋糕,一餐吃兩個。

鏡頭再轉到福耀美國工廠盛大的竣工慶典,美國參議員Brown在致詞時為工會做了宣傳,這激怒了所有福耀的高層,特別是曹董:「我的態度很明確,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美國工會組織UAW試圖在工廠推動成立工會的行動,在福耀聘請了勞工顧問之後失敗)

而工廠開幕所帶來的樂觀情緒,在生產現實出現之後迅速消退。影片中有一位勞工精確描述了這種情況:「我們在這邊有中國人要求數字(產量目標);」她伸出左手,「而另一邊則有品質與客戶滿意度;」她又伸出右手,然後把兩隻手靠攏:「我們被夾在中間…」

汽車擋風玻璃製程中會產出大量的熱,生產線勞工需要長時間暴露於超過華氏兩百度(200 degrees F,約攝氏93度)的高溫中,而且沒有隔熱保護措施。也許美國員工的態度正在漸漸軟化──他們的中國籍主管也在如此思考,但福耀的生產線仍是一個不安全的工作場所。

《美國工廠》也顯示了董事長的其他動機,是期望美國人能了解中國勞工的效率與生產力;他們是大企業的一份子,讓中國強大。他在對美國廠的中國籍幹部講話時表示,在美國辦企業,最重要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要「改變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對中國的看法。」

曹董回報祖國的情懷應該是發自內心,但這位億萬富翁還是希望獲利;除了俄亥俄州政府提供的租稅優惠,他在美國無法取得像在祖國能幫助他賺到錢的政府補助。

還有那些惱人的工作場所安全規定。福耀的線上招募員工訊息寫著:「良好潔淨的工作環境與設施;」然而在今年7月,美國勞工部才公告對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罰款72萬4,000美元,理由是其俄亥俄工廠存在「多重安全與健康危害」。

《美國工廠》的諷刺之處在餘,美國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變種之結合,似乎對曹董來說效果良好,但對於後工業時代的美國勞工來說並非如此。這部紀錄片終究還是顯示了兩種制度之間存在的衝突,美國人有自己的優越感,而且不信任中國人,中國人也堅持自己的優越感,認為美國人是嬌生慣養。

儘管福耀的美國工廠現在獲利,這個實驗恐怕注定失敗。

製造業的未來

也許中國的勞工生產量能超越美國的勞工、也許他們更優秀,但未來的製造業是需要提供附加價值,並非只是很快能被機器人取代的重複性任務。未來的工作是與先進製造相關,例如在生產線機器人故障時進行維修,或是在組裝線速度變慢時進行校準。這意味著美國的勞工需要自我改造,否則就會被淘汰;如紀錄片中一個俄亥俄工廠員工所說:「你永遠不會放棄美國夢,除非你不是美國人。」

《美國工廠》的導演是Julia Reichert與Steven Bognar,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Barack and Michelle Obama)的製作公司Higher Grounds Productions贊助。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How Can We Make the Americans Understand?,by George Leopold)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