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體產業可能自給自足?

2019-10-23
作者 Gary Hilson, EE Times特約編輯

中國一直希望本土記憶體產業能走進主流市場。為此,中國必須採取什麼行動?中國的積極投入將會對全球記憶體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想要躋身全球記憶體市場主流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是,為了實現這一願景,中國必須採取什麼舉措?中國的積極投入又將如何影響整個記憶體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Objective Analysis最近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中國的記憶體野心》(China's Memory Ambitions),應該可以回答上述的這些問題。根據Objective Analysis首席分析師Jim Handy表示,這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年發佈有關中國記憶體市場成長策略的調查報告,但早在2015年,中國就已經開始在國內大聲疾呼要自主生產更多半導體供本土使用了。

Handy說:「以往中國試圖進入半導體領域,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想與其他國家競爭。而現在,中國想要進軍記憶體市場的理由則是要達到自給自足。」

那麼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呢?Handy說,由於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這讓中國產生了「危機意識」,從日前對於中國手機製造商中興通訊(ZTE)實施的「封殺」制裁就可以瞭解這一點。中興通訊被查獲違禁向伊朗和北韓銷售手機零件——這兩個國家都被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列入制裁名單——因而遭到美國政府的制裁,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零組件和軟體。

「但這也為中興通訊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力,促使其盡可能地以各種方式獨立於美國。」他說,畢竟如果他們一直採用中國製造的晶片,那麼美國將必須尋求其他手段來遏止中興通訊為受制裁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

但是,Handy在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並無意於供應記憶體晶片至其他地區,而是著眼於減少其1,170億美元的對外晶片採購依賴。該報告並進一步指出,中國推動本土新晶片的動機合理並經過深思熟慮,而且將會對於全球半導體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

Semiconductor consumption, Objective Analysis

Objective Analysis的調查報告將中國與亞太地區分別統計,並推斷可能的中國半導體銷售數字(來源:Objective Analysis)

除了自給自足,中國還希望抓住在這一價值鏈中尚未在中國產生的利潤,這在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計劃中有明確的說明。 2015年,在中國消費的晶片中只有不到20%是中國本土生產的。因此,中國更積極的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使這一數字提升到40%,並在2025年達到70%。同時,過去40年來,當全球所有地區的銷售數字都在減少,只有亞太地區的銷售明顯成長甚至佔到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其中,中國在亞太地區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Handy說,中國並不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主要的障礙在於中國缺少這方面的經驗。他說:「從製造能力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而那又是一個他們需要挹注高度學習的領域。」儘管中國正為了迎頭趕上而在大舉招募人才——尤其是以高薪吸引台灣和南韓的人才,「但這些人通常以前從未在團隊中一起工作過。因此,他們很難在時間內迅速達到目的。」

中國加速投入之際,正值記憶體市場價格的低點——這可「歸功」於DRAM與快閃記憶體(Flash)供給過剩,而且,儘管中國進軍記憶體市場也不至於造成市場供過於求,不過可能會延長如今供給過剩的市況。根據Handy的查報告,供過於求的局面延續將會加速DRAM市場的進一步整併,不過,就算沒有中國的加入,這種整併最終也會發生。此外,中國加入記憶體市場也不會導致NAND Flash市場整合。

其他阻力也可能妨礙中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創造中國自主開發的技術和專利差異上的努力。Handy說:「開發中國家通常進入製造業領域,而且只在成本方面競爭,他們往往認為IP和專利費用是影響其成為最低成本公司的一大負擔。」他說,這意味著試圖規避專利費用的支付,而且這些經濟體也通常無法順利推展專利法規。「他們很可能因此學到慘痛的經驗教訓。」

Objective Analysis這份長達120頁的調報告深入探討影響中國記憶體計劃的各種可能因素——包括比較中國在其他產業的投資,以及其他國家(如韓國和日本)如何開始進入市場的途徑。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Can China Become Memory Self-Sufficient?,by Gary Hilson)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