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停車位?叫它自己去…

2019-10-24
作者 Junko Yoshida,EE Times首席國際特派記者

除了Tesla的Smart Summon,德國車廠Daimler已經與夥伴Bosch聯手推出一個獲德國官方批准的自動停車/召喚服務;同時有一家名為WaveSense的美國新創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探地雷達的創新技術,讓車廠能用來為車輛打造自動召喚功能...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不久前推出了一種最新的「Smart Summon」自動停車/召喚車輛功能,雖然這可能只是個噱頭,但其他車廠顯然認為這種能讓駕駛人透過智慧型手機在遠端把停在某處的車子叫來的點子很酷,事實上他們也在想方設法超越Elon Musk

例如德國車廠Daimler已經與夥伴Bosch聯手推出一個獲德國官方批准的自動停車/召喚服務;同時有一家名為WaveSense的美國新創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探地雷達(ground radar)的創新技術,讓車廠能用來為車輛打造自動召喚功能,而且能用在Tesla的Smart Summon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

雖然Smart Summon能讓Tesla的車子自動導航到一個停車位,而且在車主召喚時自動駛出,這個功能只能在車主的視線範圍內有效;換句話說,如果你的Tesla位於多樓層的停車場,你還是得自己停車。顯然這個功能沒你想像中那麼厲害,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但它還是有可取之處。

舉例來說,當駕駛人非常趕時間或是失神,可能會忘記把車子停在哪裡;在這種偶爾發生的情況下,車子能自己找到主人──但其實市面上多數新車款都有透過車鑰匙自動尋車的功能,這比較像是這種尋車功能的(昂貴)升級版。不過反過來想,自動停車能為駕駛人節省到處找車位的時間,這或許能帶來最有價值的便利。

而事實證明,多樓層的停車場架構對於自動駕駛車輛或是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車子帶來的困惑程度,就像對我們人類來說一樣,因為每個樓層與停車格的設計都很相似,如果沒有足夠的可見提示或地標,很難區分不同的地點。

而EE Times最近訪問了WaveSense的執行長Tarik Bolat,他表示該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計劃將諸如自動停車等Level-4自動駕駛功能添加到Level-2車輛上的車廠與Tier One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它們的雷達技術號稱能穿透至3公尺深的地底,在停車場設施中為車輛提取精確的橫向與縱向資訊,「是唯一能在停車場可靠定位車輛的位置平台。」

此外,WaveSense的技術不需要GPS就能自動停車,使其成為像迷宮般的停車場域之理想解決方案。該公司的方案是藉由收集地底物體的探地雷達(GPR)資料,結合GPS標籤描繪出獨特的地底地圖,使其成為自動駕駛車輛應用的重要工具。

不同於一般包含地標──包括建築物與地理特徵──的地表地圖可能時常會有變動,地表下的地圖能追蹤並描繪獨特、很少變動的地底物體,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全新的視野。在過去幾個月已經有一些Tier One業者與車廠,希望能利用WaveSense的GPR技術為配備ADAS的車輛添加自動尋找停車位的功能。

20191024_carsummon_NT01P1

WaveSense是利用超寬頻雷達來建立地底地圖。
(來源:WaveSense)

而Daimler與Bosch則是在今年夏天正式宣佈,德國政府已經批准了在Stuttgart的賓士博物館(Mercedes-Benz Museum)所設置之自動停車服務。這種自動停車概念非常簡單,駕駛人「只需要下車,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告訴車子去停車,它們就會自己開走;而召喚車輛回來,也是一樣簡單明瞭的程序。」

對汽車產業來說,這是第一次屬於Level 4等級的全自動駕駛停車功能獲得官方批准;Level 4意味著車輛能在不需要人類干預的情況下,於某些特定情境中處理各方面的駕駛任務。

20191024_carsummon_NT01P2

賓士博物館中的自動停車基礎設施能偵測非預期的障礙與行人。
(來源:Daimler)

但是在賓士博物館中的自動停車得以實現,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這是以基礎建設為基礎的技術,由Bosch提供停車場中的感測器與通訊設施,告訴車輛要往哪裡去。其次是賓士負責提供了配備恰當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簡而言之,在這個方案中,主要的自動停車指令來自於停車場本身的設備,而非車輛本身。

無疑這種以基礎設施來實現的控制,會讓車主更有安全感;然而不清楚會有多少人願意花錢以智慧感測與通訊技術改造其停車場。在WaveSense的Bolat看來,這就是該公司的機會所在;因為無論是在開放式的平面停車場或是多樓層的大停車塔中,WaveSense的技術能在不需要改變場域設施的前提下實現自動停車:「我們的技術適用任何結構的停車場。」

WaveSense的技術原理

根據WaveSense的介紹,該公司是以超寬頻雷達來「傳送電磁輻射脈衝到地下,並量測源自於地表下的散射點反射;反射會發生在具有不同電磁特性的物體介面,例如周遭土壤中的管線、樹根與岩石。」

WaveSense雷達反射圖的關鍵元素,並不一定來自於那些分散的物體,還有地底地質的自然變化;土壤層與土地的濕度差異都會清楚反映。該公司表示,這些變數能幫助他們描繪出「地表下環境的完整圖像。」

最近幾個月,有越來越多在ADAS市場的業者注意到WaveSense,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其精確的定位功能,在像是停車場這樣的設置中能充分發揮作用:「我們能半自動駕駛的乘用車,添加Level 4的自動駕駛功能。

20191024_carsummon_NT01P3

WaveSense技術在停車場中的應用。
(來源:WaveSense)

第二個理由是WaveSense的技術在防車道偏移方面也很有效;Bolat指出,目前配備ADAS車輛採用的傳統攝影機,有時候在辨識斑駁或被雪覆蓋的車道標線時會有困難。更糟的是,不能辨識車道標線的ADAS系統若自己關閉,對某些駕駛人來說會是一個刺激,因為當車輛不再能提供防車道偏移,會讓他們大幅降低對ADAS功能的使用率。

那麼WaveSense的技術何時「上車」?Bolat預計在未來一年半至兩年之間會有一些裝機案例:「我們期望能在2023與2024年間進入乘用車輛;」而儘管其技術能讓停車場業者不需要改裝設備,WaveSense與合作夥伴仍得先做很多事情,包括得建立都會區、停車場以及州際道路的地圖資料。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So, Where'd You Park Your Car?,by Junko Yoshida)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