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目」社長領軍 60歲ROHM衝刺世界第一

2019-11-06
作者 Judith Cheng

才剛上任一年多的ROHM新社長藤原忠信首度訪台視察業務,並罕見地接受了媒體專訪,分享了他的職涯心得以及將如何率領這家跨越60年歷史、擁有將近2萬3,000名員工的老牌日本半導體大廠在全球市場再續風華的策略。

1983年,即將滿三十歲的日本青年藤原忠信(Tadanobu Fujiwara)偶然在《日本經濟新聞》報紙上看到羅姆(ROHM)株式會社所刊登的徵人啟事上標註「無經驗可」,於是自大學畢業就從事水泥工程相關業務的他,決定大膽嘗試轉進一個全新的產業領域──半導體。其實文科生出身的藤原忠信並不了解半導體技術,但他從一些報章雜誌文章中得知這個產業將在未來擁有龐大成長性;儘管原本的工作相較之下更安逸清閒,他認為充滿挑戰的環境更具競爭力。

事實證明,藤原忠信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在1983年9月順利通過ROHM面試成為該公司業務部門的一員,也找到了讓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2018年6月,入社35年來從普通社員一步步往更高階職位邁進的藤原忠信,登上了大多數日本「上班族」(salaryman)可望卻不可及的職場巔峰,接棒成為ROHM第三代社長。就在2019年10月初,這位才剛上任一年多的ROHM新社長首度訪台視察業務,並罕見地接受了媒體專訪,分享了他的職涯心得以及將如何率領這家跨越60年歷史、擁有將近2萬3,000名員工的老牌日本半導體大廠在全球市場再續風華的策略,以下是EE Times Taiwan與他的對談。

EE Times:您並非理工科系背景 (編按:藤原社長畢業於日本關東學院大學文學部) ,初入半導體企業擔任業務人員時是否曾遭遇到什麼困難?

藤原:一開始不懂技術確實是會有點困難,但畢竟我的工作並不是產品研發,而是能將從外表看來沒有什麼特色的半導體元件銷售出去,扮演客戶與技術開發人員之間的溝通橋樑,因此在這方面並不是太大的問題。我在剛入社的第三年就有機會見到ROHM創辦人(第一代社長)佐藤研一郎(Kenichiro Sato)先生並向他請教,他對我說,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誠心誠意聆聽客戶的需求、協助他們解決問題」;當我自己無法滿足客戶在技術上的疑問時,我會充分了解客戶的要求並找到最懂客戶所需解決方案的技術部門同事組成團隊,一起合作提供能讓客戶最感到滿意的服務。業務人員的專業應該是能快速精準地辨識出潛在客戶與決策者,這也是業務工作最有意思的地方。

EE Times:您平時是如何克服在工作上遇到的挑戰與壓力?

藤原: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若是遇到業績、利潤表現不佳等等煩惱的事情,就抬頭看看天空、想像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上只是渺小的一點,而近期困擾自己的小事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根本都微不足道…如此會頓感壓力全消,很多問題也就能很快想通。擔任社長一職,忘記壓力是很重要的;其實我真的沒想過要當社長,但這是一份有趣的工作,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會努力做好。如果早知道自己會成為社長,我還蠻希望公司能在十年前就讓我上任,因為那時候的自己更年輕、體力更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EE Times:以您的觀察與經驗,日本半導體產業目前正面臨哪些挑戰?ROHM因應的對策為何?

藤原:日本半導體產業曾經在世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可惜以往太專注並滿足於供應擁有1.2億人口的日本內需市場,過去20年來在國際化經營策略上缺乏考量,導致目前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較低;這是包括ROHM在內之日本半導體業者的弱點所在。而日本半導體業者的產品往往較為單一化,無法迎合歐、美等地客戶的需求;且因為網際網路資訊的發達,這些國際客戶以及越來越多本地客戶,已經對單純的產品規格介紹不再感興趣,會希望半導體供應商能提出「解決方案」。

為此ROHM在總社成立了系統解決方案開發(System Solution Engineering)部門,與海外的8個設計中心協同作戰,改變技術團隊過去較偏向被動支援的作法,更積極提出為客戶解決問題的配套性方案,主動出擊。我們現階段推出的解決方案會著重在專長的電源相關技術,涵蓋碳化矽(SiC)功率元件、IGBT、蕭特基二極體等等產品。

EE Times:ROHM在台灣市場的經營已經超過30年,與本地半導體產業的合作情況如何?

藤原:ROHM與大多數日本半導體業者一樣,仍是採取從晶片設計到晶圓製造、封裝測試都自己來的整合元件製造商(IDM)經營型態,但這種經營型態對於供應全球市場較容易會出現彈性不足的缺點。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垂直分工方面向來做得比較好,製造品質也值得信賴,ROHM一直與本地的封裝測試代工業者(OSAT)密切合作,在我們需要額外產能時,這些夥伴隨時能提供支援;目前ROHM對OSAT的利用率已達到30%左右。而不只是在後段封測流程的合作,我們也希望能在前段的生產製程上與台灣的半導體業者有更多的經驗交流。

EE Times:目前ROHM與台灣本地客戶著重於哪些設計項目?最看好那些應用?

藤原:台灣的電子廠商比較擅長PC、伺服器與消費性電子等等類型的數位化產品設計,數位技術雖然不是ROHM的強項,我們能在類比/電源技術上為本地客戶提供支援;而台灣也有像是台達電子(Delta)、友達(AUO)等專注在電源/再生能源設備開發的大廠,我們對於這類客戶能提供更切合其需求的解決方案。而ROHM也期待能與更多台灣廠商交流、合作,不僅只是鎖定台灣或日本市場,也能一起在國際市場上發揮共乘效應。

EE Times:日本與台灣社會都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對於新一代產業人才的培育,ROHM的對策為何?

藤原:其實我認為ROHM過去對人才的投資力道不夠,需要再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日本面臨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少、主修理工科系的學生也減少的此刻。目前ROHM在人才培育上,除了針對年輕新進社員實施在職訓練(OJT)與職外訓練(OFT)並重的策略,在提供公司內部的培訓課程之餘也鼓勵他們回學校進修、取得研究所學位,對於高階技術人員,我們還特別著重於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定期甄選入社3年左右、30歲上下的20~30名技術團隊成員派駐海外一段時間。

此外我們也積極改善公司人事制度,讓通才與專才員工都有順暢的升遷管道,並為35歲、40歲以上的資深員工提供管理職所需技能的培訓。以更長期的眼光來看,ROHM也不排除將例如IC設計或前段製造的一些工作外包至印度等工程人力較充足的海外其他地方,日本國內團隊則專注在新產品、更高階技術的開發與行銷等;當然將海外人才引進日本亦是一個可以考量的選項。

EE Times:ROHM自2016年起舉辦「Open Hack Challenge」這樣鼓勵創新的設計競賽,也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產業嗎?

藤原:我們舉辦這樣的競賽還有其他以日本各地大學生為對象的活動,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將ROHM的知名度從日本關西地區推展到東京等其他地區的大學院校,這對於公司的人才招募是有幫助的,另外也希望能扭轉年輕世代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印象。大多數日本人對於電子或半導體產業的刻板印象都是工作內容非常枯燥、辛苦,有一些家長(特別是媽媽們)就不希望子女朝這類職業發展;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社會大眾也讓年輕人知道,半導體行業並不如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其實是很有意思的。

EE Times:展望未來,ROHM將著重於哪些技術與市場的推展?

藤原:在技術方面,ROHM還是會以SiC元件、IGBT、驅動IC、功率MOSFET等等電源相關的強項為主打,拓展如電動車等高利潤的應用市場。儘管目前ROHM在全球SiC市場上有高知名度,但其實也面臨不少強大的競爭對手,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來應對;以SiC元件生產為例,我們的製造部門原本把自己定位在爭取全世界排名第三,但我認為應該要把眼光放得更高,以第一名為目標才能讓自己保持在領先的位置。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子工程專輯雜誌2019年11月號)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Judith Cheng

見證「EE人」改變世界的智慧結晶與創新熱情,記錄全球電子技術與科技產業的演進和成長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