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台灣的力量!

2020-03-13
作者 Judith Cheng

台灣的AI更著重的其實是「Assistant Intelligence」(輔助智慧),透過「開放式創新」的概念讓工程社群能集體檢視、參與各種方案的開發;社群中前人的成果能分享出來讓後來者繼續精進,當發現偏誤/偏見(bias)時是去補足、而非相互指責...

三年的時間有多長(短)?對於大多數的我們來說,光陰似乎總是眨眼就過,有些場景感覺就像是在昨天、一看日期居然是N年前(最常有這種驚嚇的情況就是看到Facebook的「動態回顧」)…但其實想想:三年的時間能讓一個初生嬰兒長成會跑跑跳跳、說說唱唱的幼兒,也能讓很多技術創新與應用從萌芽發展至成熟、普及,那1,000多個日子、2萬6,000多個小時,真的能完成很多很多事情。

日前科技部舉辦了一場名為「AI啟航,揚帆全進──科技部全面啟動AI軟實力」的記者會,主旨是分享科技部自2017年推動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引領台灣成為全球AI發展重鎮,歷經三年時間在場域、人才、技術與產業等不同面向取得的成果(點擊前方記者會標題超連結可看到詳細的官方新聞稿訊息)。這場記者會在疫情緊張的此刻仍吸引了眾多媒體到場,主因是除了有台灣AI科研戰略幕後主要推手、科技部長陳良基以及次長許有進親自主持,還邀請到在三年前也參與了此戰略計畫的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IQ身高180天才IT大臣),以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批踢踢創世神…鄉民快拜!)兩位在台灣IT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一同站台,儼然有「偶像見面會」的規格(好吧…可能只有偶這樣想T_T)…呃…當然,發表的新聞內容也很重要。

2017年4月27日,科技部啟動了「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就是由陳良基、唐鳳與杜奕瑾三位「先鋒」帶頭;在那個時候,AI或許對普羅大眾來說仍然是頗有距離、只在科幻電影裡才出現的一個詞彙,但事實證明,台灣的軟、硬體工程社群因此並沒有在世界各國正掀起的AI研發潮流中缺席,而且跑在很前面。三年來,我們有了每秒能支援176萬張AI影像訓練的「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培育了近2,500位AI領域軟硬體碩博士人才,在國際間發表了超過1,800篇AI相關學術論文,以及將AI運用於智慧醫療--包括近日最紅的線上「口罩地圖」--等各種實績。

最重要的是,如同唐鳳在日前那場記者會上所言,台灣的AI更著重的其實是「Assistant Intelligence」(輔助智慧),透過「開放式創新」的概念讓工程社群能集體檢視、參與各種方案的開發;社群中前人的成果能分享出來讓後來者繼續精進,當發現偏誤/偏見(bias)時是去補足、而非相互指責,終極目標是讓AI創新技術與應用能讓社會變得更好。這正與杜奕瑾在1995年架設BBS站「批踢踢」(PTT)之後衍生出的「鄉民」文化相互呼應--這是自網際網路與寬頻通訊普及化之後,透過虛擬世界凝聚起的一股來自公民大眾的力量,科技讓人們擁有更容易接觸使用的管道與平台可自由表達意見、貢獻智慧,並因此形成共識並發起實質行動,而且真正為實體世界帶來了改變。

全球最大開放源碼軟體社群GitHub以及程式設計問答網站Stack Overflow等線上論壇對全球軟體工程開發者帶來的影響力,或許是平時很少參與線上社群、長期專注在硬體技術開發領域的EE讀者們比較陌生的,但確實激勵了數不清的創新。隨著Maker風潮以及IoT、AI時代的來臨,線上社群以及「開源」的概念也慢慢對硬體領域產生影響力;Arduino、Raspberry Pi社群的形成,以及新近崛起的RISC-V開放性處理器核心架構陣營等等都是相關案例。因此未來我們應該可以期待,有更多的創新技術與思維會來自於這種人人可以平等參與(所以「數位平權」計畫的推行十分重要)的社群,

在此特別推薦一場非常精彩的YouTube脫口秀對談,很容易被唐鳳圈粉啊…(來源:【博恩夜夜秀】,STR Network)

杜奕瑾在致詞時透露,他三年前回台創立AI實驗室時,原本對於本地人才的招募還頗感忐忑,但很快就在一星期之內達到了20人的徵才目標,並很快將團隊規模擴大到50人;「台灣有很多深藏不露的軟體人才!」而且事實證明,台灣的表現比世界其他許多地方更優秀。他並認為,台灣能在三年的時間內催生了許多AI創新,是因為有官方政策所推動的基礎建設帶來之「陽光」,以及包括他在內從海外將新思維帶回台灣的眾多專業人士所注入的「空氣」,而若要讓這些剛萌芽的創新繼續壯大,資金所帶來的源頭活「水」也不可或缺;而台灣堅強的ICT產業基礎以及台灣人熱情、良善的「鄉民」特質,也同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在下一個三年,甚至是未來五年、十年,我們能對台灣的AI發展有什麼更進一步的期待?將原有的硬體產業優勢與軟體實力結合,從台灣出發將更多創新應用以及能造福大眾的方案--像是在這次的「戰疫」行動中,將AI大數據運用在口罩的分配、智慧醫療診斷等方面的經驗--與全世界分享…這些或許都是我們可以做的。而就在筆者即將完稿之前,EE Times美國版就以頭條刊登了一篇台灣以科技防疫的成功經驗故事(請參考:Covid-19 and The Success Story of Taiwan);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媒體平台,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創新帶來陽光、空氣與水,與台灣的工程師社群一起有機成長!

20200313_MOST_NT11P1

最後要來分享一張來自粉絲角度的科技部記者會三位巨星側拍:「C位」主角是感覺會自體發光的唐鳳委員,(因為防疫的緣故記者會上的座位安排都隔了差不多一公尺遠)還好鏡頭裡的PTT創世神「奕瑾」在我的蹩腳拍照技術下還是留下了迷人的笑容…但是對不起,基哥,偶把你變成「陳良」了…(ㄟ這是借用了前一陣子選舉期間的一個鄉民哽說,不算~了T_T)

Judith Cheng(歡迎直接點連結寫信給我喔~)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Judith Cheng

見證「EE人」改變世界的智慧結晶與創新熱情,記錄全球電子技術與科技產業的演進和成長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