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人好忙!2020年的工程師在想啥?

2020-08-06
作者 Brian Santo、Judith Cheng,EE Times美國&台灣主編

2020年版的MoE全球工程師調查有接近1,500位受訪者,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美洲地區,其他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台灣、韓國、香港、印度與澳洲);中國大陸的工程師佔據受訪者六分之一,剩下的六分之一則是來自於EMEA地區。

由全球電子工程師最信賴的老朋友──《EE Times》與《EDN》每兩年進行一次的《Mind of the Engineer》(MoE) 全球工程師調查2020年版出爐啦!

這項由超過1,400位來自美國、歐洲、中國大陸、日本以及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亞太區電子工程師共同參與的調查,每一版的結果總是能客觀、全面地呈現電子產業工程師們在職場與專業領域的行為模式與想法,無論你自己就是工程師,或者是工程師是你的主要客戶、同事,一定都能從中獲得不少「啟發」。

不過完整的2020年版MoE報告我們還要暫時賣個關子,以下先分享一小部份我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調查結果給大家「聞香」一下…

創新是工程師日常

在受訪者中,有80%的表示他們的公司鼓勵他們有創意地思考、「跳脫框架」;其中有34%的受訪者強烈認同,46%的受訪者在某種程度上表示贊同。顯然剩下20%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像是被操控的無人機…這五分之一的工程師可能會覺得不太開心,但有些非工程師職業的人可能比較喜歡這樣?

有95%的受訪者表示強烈同意或是某種程度上同意,身為工程師的他們有義務持續學習新事物;但也有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得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自我訓練新技術、新技能。

我們在調查中也詢問了工程師們已經採用哪些新技術(參考下圖統計條的藍色部分)?還有他們在兩年內有興趣採用的新技術(參考下圖統計條的灰色部分);其中感測器受關注程度最高,這或許也是讓訊號處理技術排名第二的主要原因。

 

工程師最關注的新技術領域是…

(圖片來源 :2020年版《Mind of the Engineer》全球工程師調查,ASPENCORE)

 

從統計圖中也可以看到,EDA/CAD技術受關注程度頗高,還有物聯網(IoT)、電源管理技術;自動駕駛技術還有5G、安全技術、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等受關注程度相對偏低。

今年的調查中有一個統計數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工程師都表示「打造某個全新東西」是他們的第一優先任務,而且在歐洲/非洲/中東(EMEA)地區的工程師中特別顯著。

團隊合作、多元專業知識

受訪工程師們表示,他們在工作中得參與跨專業領域的團隊,成員背景包括電子工程(EE)、軟體工程、機械工程(ME)、物理學、化學甚至生物學。調查結果還顯示,工程師們發現越來越需要了解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資工(CS)、數學、物理學、生物、企管、財經,甚至是藝術、音樂與人類學。

大多數受訪工程師表示非常樂於團隊合作;他們還表示希望能與自己公司以外的同業們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

與同業交流的願望或許通常能透過參與一些展會或研討會來滿足,但是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讓一切停擺,工程師們甚至很難見到同一家公司的同事、只有越來越多的線上視訊會議。不過不在我們調查內容範圍中的小道消息顯示,有不少人覺得這種工作模式的效率比預期來得高。

2020年版MoE調查針對疫情加入了一些問題,而我們收集到的事實跟大家知道的差不多:工程師們表示,在家工作帶來了額外的電腦與通訊設施需求,例如VPNs (71%)、公用PC (65%,包括桌上型與筆記型)、寬頻/Wi-Fi連結(61%)、辦公室生產力軟體(51%)等等。

調查也顯示,工程師對於「在家工作」這件事情的態度在地理區域上有一些差異;舉例來說,大多數美國工程師比較偏好到辦公室使用電路設計與模擬軟體,但是許多歐洲的工程師對於在遠端執行這類任務已經非常習慣。

只增不減的工作壓力

工程師們應該從來沒有不需要在意成本與上市時程的時候,而且調查中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感受到的這類壓力只增不減。有超過三分之二(71%)的工程師表示,老闆給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有70%的受訪者表示,比起三年前,他們手上的專案更多。

看來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們都面臨越來越重的工作壓力,而其中又以中國大陸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工程師們感受最深,表示手上有更多專案(最多6個)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7個月內);而在美國或EMEA的工程師則是最多5個專案、完成時間在9個月內。

而有超過一半(56%)的受訪工程師同意:「我因為手上的工作太多無法兼顧每一件事情。」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工程師們得朝著「更大風險承受能力」邁進,當有更多事情要做,時間卻更少、資源也不足,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工程師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圖片來源 :2020年版《Mind of the Engineer》全球工程師調查,ASPENCORE)

在這裡我們應該特別停下來想想可能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受訪者中40%承擔管理責任的一群;因為在調查範圍之外的,像是設計完整度、產品可靠度方面的表現,肯定與此相關。

當然,將設計案外包是一個減輕工程師工作壓力的選項,不過外包有很多種形式,包括找設計服務或顧問、雇用臨時人員、利用代理商的資源等等。而MoE調查結果顯示,比較年輕的工程師會更傾向於尋求工作外包。

工程師們的資訊來源…

工程師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會怎麼辦?根據2020年版MoE調查,他們第一步就是跟大多數人一樣:上Google。無論工程師們是要找新點子、為專案搜尋特定零組件,或是解決某個特定的工程挑戰,例如測試或除錯問題,找「Google大神」是他們的首選。

其他選擇包括直接造訪製造商網站或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網站,還有參加線上研討會(webinar)、瀏覽產業媒體網站(說到這你第一個想到的是哪家?),以及透過電話、電子郵件聯絡製造商或通路商裡的人。這些選項的偏好程度的次序會因為工程師要做的事情──只是純瀏覽資訊、做一些研究、為某個眼前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而變化,有時候會很劇烈。

資訊收集的偏好也會依受訪工程師的年齡、所在地域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歐洲與美國,有比較多的工程師選擇直接造訪零組件或設備供應商的網站。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YouTube成為幾乎涵蓋所有技術領域的大量教學視訊資料庫,新手工程師特別會偏愛上YouTube看教學影片。LinkedIn則是超越其他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Twitter、WeChat等),成為專業資訊收集的重要論壇。整體看來,工程師們對社交媒體平台的使用有持續增加趨勢。

順帶一提,亞洲的工程師相較於其他地區同業,更偏愛使用由製造商贊助的社群平台;他們也更喜歡使用行動裝置,而且幾乎任何事情都能在線上完成。

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2020年版的MoE全球工程師調查有接近1,500位受訪者,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美洲地區,其他三分之一來自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台灣、韓國、香港、印度與澳洲);中國大陸的工程師佔據受訪者六分之一,剩下的六分之一則是來自於EMEA地區。以上的比例都只是近似值不代表實際數字。

受訪者的專業學科以及所在市場涵蓋機器人、消費性電子、物聯網、電腦、通訊、半導體、醫療電子與測試等等,大多數人的專業背景是EE,少數是ME,還有資工、物理或軟體工程,還有更小一部分的人是社會科學、藝術/人文學科背景。

今年度調查的受訪者平均年齡48歲、平均年資則是24年;其中有六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員工,其餘則是有管理職──大多數是工程團隊主管、少數是公司的較高層。受訪者中有93%是男性(一直都是陽盛陰衰的世界)…你還想知道更多MoE的調查結果嗎?我們會在近期公佈完整的調查報告下載或申請辦法,敬請期待!

 

(本文由Judith Cheng編譯/改寫EE Times美國版主編Brian Santo原文:Engineers Are More Harried, But Still Happy With Their Jobs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