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數量創新高

2020-10-27
作者 George Leopold,EE Times特約記者

與2013年相較,如今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供應商數量是當時的三倍;這些日子以來,線上與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吸納了大量的數據,其中有大多數非系統性地來自於社交媒體的饋入與線上購物活動。

超大規模(hyperscale)資料中心數量在9月底達到了一個新里程碑──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報告,現在全球共有504座超大規模資料中心,負責包括為終端使用者提供週末娛樂串流視訊、完成線上「瞎拚」訂單等等任務(「雙11」馬上就來啦!)

與2013年相較,如今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供應商數量是當時的三倍;這些日子以來,線上與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吸納了大量的數據,其中有大多數非系統性地來自於社交媒體的饋入與線上購物活動。

Synergy的報告顯示,在所有雲端、託管、共同託管以及本地(on-premise)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之中,美國的佔據將近40%;亞太區與歐洲中東非洲(EMEA)區域的資料中心數量則在2020年第三季取得了最高的成長表現。澳洲、中國、德國、日本與英國則一起為整體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成長率帶來了近三分之一的貢獻。

隨著疫情下在家上班、學習的情況增加,新建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在過去四個季於15個不同國家陸續開始營運;Synergy指出,美國、香港、瑞士與中國的新建資料中心數量紛紛創下最高紀錄。而筆者的實際觀察是,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西邊,資料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維吉尼亞州勞登郡(Loudon County),這是美國資料中心數量成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眾家領導級公有雲業者是主要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營運商,如AWS、微軟(Microsoft) Azure,在過去12個月有一半的新建資料中心是由他們所設置。他們與其他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正在更靠近資料產生地的區域提供更多的「雲」,這種接近性能提供更快速的資料分析,也能迎合許多國家的隱私保護法規對於資料「落地權」(residency)的要求。

緊追在AWS與Microsoft之後的是Google Cloud與中國業者阿里巴巴(Alibaba)。這些公有雲業者正提供一系列的分析與應用開發服務,以說服企業客戶將任務關鍵資料與應用程式從私有資料中心搬移至公有雲,因為後者的運算與儲存資源規模能彈性擴大或縮小。

在此同時,雲端服務供應商如IBM與旗下的Red Hat,則是加倍採用混合雲(hybrid cloud)方案,讓客戶能把部分工作負載移往託管的資料中心,但將敏感任務留在自家機房。混合與多重雲(multi-cloud)解決方案,能讓客戶避免供應商鎖定(vendor lock-in),也能在斷網時提供備份,一直是資料中心建設需求成長的驅動力。

「過去四個季與再之前的四個季比較,有更多新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開幕,這尤其是受到雲端服務與社交網路持續發展強勁的驅動;」Synergy Research Group主分析師John Dinsdale表示:「這對所有的資料中心營運商以及相關硬體供應商來說是好消息。」

資料中心的強勁成長力道預期會持續下去──Synergy的報告指出,還會有150座左右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陸續上線;Dinsdale的結論是:「資料中心建設熱潮看來沒有盡頭。」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Hyperscale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 Triples,By George Leopold )

 

活動簡介

目前寬能隙(WBG)半導體的發展仍相當火熱,是由於經過近幾年市場證明,寬能隙半導體能確實提升各應用系統的能源轉換效率,尤其是應用系統走向高壓此一趨勢,更是需要寬能隙元件才能進一步提升能效,對實現節能環保,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各家業者也紛紛精進自身技術,並加大投資力道,提升寬能隙元件的產能,以因應市場所需。

本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元件關鍵供應商與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一同探討寬能隙半導體最新技術與應用市場進展,以及業者佈局市場的策略。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