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讓人們重新思考IoT與個人隱私問題…

2020-10-30
作者 Svein-Egil Nielsen,Nordic Semiconductor技術長暨策略總監

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病患的隱私問題使物聯網在醫療產業等保守領域的應用陷入停滯。僅僅考慮這項技術的優勢,不足以使人們改變對相關隱私問題的態度。然而,在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認識到無線技術能協助對抗新冠病毒之後,人們在這方面的態度已經轉變了。

接觸者追蹤(contact tracing)是對抗新冠病毒疫情的手段之一,而這項迫切需求有助於消除基於特定理由、方式和地點而使用個人資料的反對聲浪,從而加速了物聯網(IoT)的革命。

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病患的隱私問題使物聯網在醫療產業等保守領域的應用陷入停滯。僅僅考慮這項技術的優勢,不足以使人們改變對相關隱私問題的態度。然而,在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認識到無線技術能協助對抗新冠病毒之後,人們在這方面的態度已經轉變了。

遠端監控減輕了醫療保健的壓力

舉例來說,在許多情況下,新冠病毒在早期只有輕度症狀,但後來會引發嚴重疾病。該疾病感染的早期指標是病毒攻擊肺部,使血氧飽和度降低。脈搏血氧儀可以連續監測血氧水準,並把數值的變化通知醫護人員,從而可以加快治療速度。

無線脈搏血氧儀可以自動將資料發送到中央伺服器,醫護人員因此無需對每位患者進行頻繁的人工觀察。這樣的設備甚至允許病患在家中隔離,同時進行遠端監控,以釋放醫院資源給其他受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

無線脈搏血氧儀可以提供一個優勢,使得一些醫院比原定計畫更快提前切換到無線設備,預備應對新冠病毒爆發或未來全球流行病。這裡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物聯網的好處足夠吸引人,那麼組織和個人便會願意拿隱私來交換更大利益。

為了安全犧牲隱私

例如歐洲這樣的地方,在2020年之前,政府要進行詳細的接觸者追蹤的想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然而,接觸者追蹤的方法在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等地用於對抗新冠病毒疫情表現出色,因此許多國家都在效法。

隨著僱主尋找方法使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業界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接觸者追蹤穿戴式裝置類型。這些無線裝置使管理階層可以準確地知道員工在哪裡、與誰進行接觸、以及該次接觸花費了多少時間。

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這類嚴密的監控本來會遭到激烈的反對,但是現在這樣的措施已被廣泛採用和接受。對大多數人而言,短暫的隱私喪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以制止新冠病毒的傳播,從而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並結束封鎖。為確保資料不會用於接觸者追蹤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會盡可能地將資訊匿名化,此外,接觸者追蹤是一個有助於擊敗病毒的臨時策略。

設定入侵隱私限制

但是為了使物聯網充分發揮潛力,一定程度的隱私確實需要受到尊重。例如,我們已經接受了在公共更衣室、洗手間和淋浴間不應安裝攝影機。並且,我們認為未經同意而使用個人資料,在社會和法律上都是不可接受的。此外,我們期待有充分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保障措施。

物聯網與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方法相似,只不過涵蓋的範圍更廣泛且詳盡,它涉及所有處理和分析感測器送來的資料,這些感測器十分仔細地將物理的世界數位化。物聯網系統不僅知道個人位於何處,而且還知道他們在做甚麼以及與誰在一起,因此可隨時隨地為侵犯隱私製造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為了使物聯網盛行,人們必須能坦然接受其安全性、便利性、自動化、保護機制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比起不可避免的隱私損失更加重要。因此,接受委託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機構,在收集哪些資訊以及如何使用它們方面則必須保持透明。應該允許人們查看他們的資料如何受到使用,並且與電子郵件清單一樣,可以隨時選擇退出。此外,在任何可能的地方,資料都應該保持匿名。

如果拜新冠病毒所賜,證明物聯網可以透過讓大多數消費者和工作人員感到舒適的方式來緩解隱私問題,那麼這次的全球疫情至少帶來了一個好處!

 

本文由Nordic Semiconductor供稿;責編:Judith Cheng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