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檯報告】用實力大聲說話!

2020-01-10
作者 Judith Cheng,EE Times & EDN Taiwan/Asia主編

隨著IoT、AI時代的來臨,以及在2012~2017年間掀起的Maker熱潮,讓我們開始注意到,新創動能雖然在投片成本不斷攀升的IC零組件部門稍嫌衰弱,但在更下游的嵌入式系統、終端產品、軟硬體整合方案甚至是服務業,卻是生氣蓬勃。

首先來預告一下:2020年2月刊的《電子工程專輯》雜誌會以台灣的新創生態系做為封面故事主題;這是我們多年來幾乎第一次聚焦在這個題材,希望能在全球各地掀起創業熱潮的此刻,跟大家一起探討台灣是否能成為孕育「獨角獸」的好所在。

為什麼我們以前很少談新創/startup?嗯…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ㄟ…就…你知道的…(好啦…就很難找到廣告贊助商咩…)再加上過去的10~15年,台灣本地的半導體產業界(EE Times傳統上較關注的報導領域)真的越來越少看到「新秀」冒出頭 (當然還是有少數例外)。然而隨著IoT、AI時代的來臨,以及在2012~2017年間掀起的Maker熱潮,讓我們開始注意到,新創動能雖然在投片成本不斷攀升的IC零組件部門稍嫌衰弱,但在更下游的嵌入式系統、終端產品、軟硬體整合方案甚至是服務業,卻是生氣蓬勃。

特別是在2017年台灣「5+2產業創新政策」開始推動之後,大量資源湧入新創生態圈,包括政府各部會與大學院校,還有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冒出頭的育成中心、加速器、coworking space…等等,有公部門主導也有私人經營的各種鼓勵新創專案與設施…發展到現在,甚至讓人有一種「育成中心/加速器比新創公司多」的感 (錯?) 覺。總而言之,過去兩年來我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少確實「有料」、頗有機會成為未來明星的台灣新創團隊/公司,也確定這是一個值得持續觀察的領域。

在其實早有其他本土科技類媒體同業投入更多篇幅報導台灣新創生態的此時,《電子工程專輯》似乎有點晚才加入這個行列?其實EE Times美國版從2004年4月開始就每年公布一個名為「Silicon 60」的榜單,藉由列出60家在市場上出現的IC領域潛力新秀來反映半導體技術與市場趨勢。而從十多年來的榜單變化我們發現到,「Silicon 60」新創公司的誕生地雖然仍以美國矽谷、歐洲、以色列等西方地區為主,也開始出現來自印度、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東方新星。

由EE Times美國版主導的「Silicon 60」一直以來都聚焦IC領域,但我們認為對台灣新創的關注不應該只侷限在半導體,因為在IoT、AI時代的各種新應用會是需要從零組件到整個系統、硬體與軟體,以及跨產業領域知識的結合,台灣原有的半導體/電子產業基礎會扮演新創公司後盾的角色,而新創公司與各種新產品、服務的誕生,則會是激勵半導體/電子產業跳脫舊有思維、邁向創新的新動力。我們想讓以資深半導體/電子工程師與從業人員為主的讀者們,能認識更多這些或許在他們眼裡是「小朋友」 (包括公司本身與人) 的新創小尖兵,也讓台灣的新創實力藉由EE Times的全球平台有更多機會被世界看到。

在某次參加一個新創育成單位的Demo Day活動 (就是有許多新創團隊輪番上台介紹自己的技術與產品) 時,筆者就聽到一位海外投資人對主辦單位表示,在他看來有很多本地的新創團隊都已經擁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實力,不過台灣人都太謙遜(humble)了,應該要更大膽地表現自己、勇敢爭取機會…是啊,既然有本事,又何必怕大聲說話?

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屬於任何一個有創意想法與技術實力的台灣新創團隊來說最好的時代…我們也很願意提供一個能讓勇敢又優秀的台灣新創團隊大聲介紹自己的舞台…所以,如果你是其中之一,歡迎與我們分享你(們)的故事!

Judith Cheng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