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雜訊的名義「停止」:是否要關掉那台開關電源?

2020-11-23
作者 Bill Schweber,EE Times

即使是用作DC/DC穩壓器的低雜訊開關電源,也沒有LDO那麼安靜。然而,儘管開關電源設計可能需要在某些直流電源軌上實現極低的雜訊,但其通常在功耗和執行時間方面卻更要做系統級的考慮…

談到「開關電源」,最先產生的兩個本能反應就是「高效」和「吵雜」這兩個術語;相反的,例如「低壓差穩壓器」(LDO)所使用的卻是「低效」和「安靜」這兩個相反的描述性術語。不可否認,這些「陳腔濫調」(clichés)不假,但是對待起來卻要小心確認:與大多數陳腔濫調一樣,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也有例外。

當然,即使是用作DC/DC穩壓器的低雜訊開關電源,也沒有LDO那麼安靜。然而,儘管開關電源設計可能需要在某些直流電源軌上實現極低的雜訊,但其通常在功耗和執行時間方面卻更要做系統級的考慮。這些領域包括敏感的低電平RF前端,以及精確的高解析度A/D轉換。

 

圖1:TPS62840的STOP模式工作——藍色是STOP引腳的輸入訊號,紫紅色是輸出電壓,綠色是電感電流,所有這些都是在(a) PFM工作和(b)強制PWM在VIN = 3.6V、VOUT = 1.8V和IOUT = 10mA條件下測量得到,測量結果包括COUT =10µF。

(來源:德州儀器)

 

對RF前端來說,需要低雜訊時其工作週期應為100%,因此在由吵雜的開關電源供電的拓撲中使用一個本地LDO,可能就是明智之舉。此外,為防止導入雜訊,該前端的導軌可能需要濾波,以及仔細的PCB走線佈局或分離的電源線佈線。相反,對精確的A/D轉換來說,僅在轉換週期本身期間才需要乾淨的電源,因此就是間歇性的,並且通常更新速率固定。

不管轉換是「依需求」完成還是正式和定期進行,多年來一直使用的一種方法是在轉換週期內關閉開關電源,而使轉換電路「依靠」電容提供的無雜訊電源工作。這當然是可行的,但需要對轉換器的功率需求和轉換週期長度進行可靠的分析,才能正確確定電容的尺寸。

有一些IC可以簡化這種方法的實現。例如,德州儀器(TI)TPS62840是一款1.8V~6.5VIN的高效750mA降壓開關電源IC,它有一個封裝引腳可以控制「停止」(stop)功能,從而可以在消除開關雜訊的同時允許電容提供所需的功率(圖1)。它不能提供大量電流,但是對預期的用途來說卻很好。TI在其部落格文章「Advantages of the STOP function for low-noise data-acquisition applications」中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

顯然,這是一種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但是在與轉換有關的軟體中也需要小心。在電容電壓下降影響工作之前的所有時間範圍內,必須停止開關電源,啟動並完成轉換,並重新啟動開關功能。

同樣重要的是,為了確保潛在的bug或高優先順序中斷不會使stop或un-stop指令受到延遲,需要對軟體進行適當的制定和測試。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雜訊或其他難以再現的資料可能會導致轉換誤差,尤其是在該問題是間歇性的情況下如此。實際上,可以透過為軟體增加另一負荷來消除雜訊。不然,可能就必須採用某種基於硬體的離散式計時器電路(不,價格低廉的555類計時器在這裡可能不適用)。

 

圖2:LT8614和更吵雜的LT8610的輻射發射與CISPR25 B類輻射極限的比較。

(來源:ADI)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非常安靜的開關穩壓器,例如ADI的LT8614「Silent Switcher」。這款42V、4A同步降壓開關電源IC可以輕鬆超過嚴格的CISPR25輻射標準(圖2),此外它對於直流電源軌本身還具有低於10mVP-P、獨立於負載電流的低雜訊特性。設計人員必須瞭解轉換過程中所發生的不期望雜訊中有多少是從DC/DC開關電源輻射出來的,以及直流輸出軌上的波紋有多少是由雜訊引起。

這些ADI「Silent Switcher」的雜訊衰減還有一點也很有趣,但並不令人驚訝,那就是它們如何代表了試圖「竭力維持」最後一點性能改進的現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存在單獨的「靈丹妙藥」可以突然一下就讓雜訊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如Analogue Dialogue文章「Silent Switcher Devices Are Quiet and Simple」和LT Journal文章「Silent Switcher Meets CISPR Class 5 Radiated Emissions While Maintaining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所述,更有可能是系統性地研究每個已知和可能尚未瞭解的雜訊源,而設法將其消除。

當然,這種減少誤差源的方法並不新鮮。已故的類比設計天才Jim Williams 1976年在EDN發表的首批文章中的一篇「This 30-ppm scale proves that analog designs aren’t dead yet」就是一個極好的解釋。他的磅秤設計用於滿足一些非常積極的目標:它必須輕便、成本低,能在300.00的滿量程範圍中分辨0.01磅(即30ppm),永遠不需要校準或調整,並且具有0.02%以內的絕對精準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研究了第一、第二甚至第三階誤差源,並使用各種策略有條不紊地解決了它們。儘管這篇文章已經很老(已有將近50年!),元件和技術發生了許多變化,但它所提供的基礎經驗仍然有效。

你是否曾經遇到過必須應對吵雜的直流電源軌,或在進行精確A/D轉換和測量時會受到影響的操作環境?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是否有那麼一步,借此就可以解決大多數或所有的問題,還是你必須使用分層的方式?

(參考原文:“Stop” in the Name of Noise: Do I Shut Off That Switching Supply?,by Bill Schweber)

 

活動簡介

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這一波AI浪潮正重塑並徹底改變科技產業甚至整個世界的未來。如何有效利用AI協助設計與開發?如何透過AI從設計、製造到生產創造增強的體驗?如何以AI作為轉型與變革的力量?打造綠色永續未來?AI面對的風險和影響又是什麼?

AI⁺ 技術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技術,涵蓋從雲端到邊緣、從硬體到軟體、從演算法到架構的AI/ML技術相關基礎設施之設計、應用與部署,協助您全面掌握AI最新技術趨勢與創新,接軌AI生態系佈局,讓機器學習更快速、更經濟、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