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 Open RAN面臨關鍵時刻
儘管前進速度不快,Open RAN「列車」已經離站,但還不知道它將駛向何方,還有許多技術與政治性議題解決...

開放性無線接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無疑是2020年行動通訊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能利用來自不同供應商的零組件、子系統與軟體,來整合、部署並運作RAN,並且透過一個開放性使用者介面來連結它們,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是一大進展,這是解鎖今日行動通訊網路眾多不同介面──像是通用公共無線介面(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以及以及LTE X2介面──的一把鑰匙。
而O-RAN有充分的理由(其中某些有時候不太有利)在許多地區「被政治化」,例如在美國,轉向採用開放性網路,衍生了對行動網路安全風險的疑慮。O-RAN相關的產業組織與那些聯盟成員之間的混沌情況也讓人困惑;在此同時,因為華為(Huawei)也參與了這些組織,並在數個相關技術領域中擁有關鍵IP,若為了政治目的蓄意抨擊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大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誤導了的作法。
對於O-RAN市場前景,產業分析師做出許多令人興奮的預測以及不切實際的發展時間表,此外還有IP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但殘酷的現實是,就許多重要的行動通訊營運商而言,該技術就是還沒到火候。
儘管有以上的爭議,還是有許多營運商支持相關部署,並看好「開放性」行動網路的潛在長期優勢;只是開放性5G網路將如何使用現有以及經過驗證的技術與設備,目前還不明確。如最支持O-RAN電信業者之一,英國Three UK執行長Robert Finnegan在去年12月時就強調,在英國政府下令必須棄用現有華為設備之後,該公司已無力更換更多設備。
最近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技術長Kyle Malady也對O-RAN技術發表類似的務實看法,他表示支持開放性網路的概念,但強調電信業者並不將之視為立即可用的解決方案。另一家美國電信業者T-Mobile的網路部門主管Neville Ray在去年的一場投資人會議中指出,O-RAN還有許多未解答的問題,特別是關於IP、系統整合以及可靠度等議題。
例如最後一點,Ray指出若電信業者發生網路中斷,可能得面臨需要聯繫多家供應商的問題,應該要有單一窗口。他也表示,T-Mobile支持開放性標準以及開放性介面,但是O-RAN背後的商業模式還未確定。
類似的,美洲5G貿易協會(5G Americas trade association)在去年11月發表之政策聲明坦承,雖然開放是一個趨勢,但「事實是有關Open RAN的討論並沒有這麼簡單;」該組織強調:「無線業者正試著管理多個議題,例如可能增加的網路延遲、可靠性與可用性問題,對新軟硬體技術的需求,複雜性與自動化議題,還有在虛擬化與安全性,以及不同網路元件之間的互通性方面的考量。」
這些都不會是正在開發O-RAN底層技術與架構的業者如Mavenir、Altiostar、Parallel Wireless、 Fujitsu與NEC等喜聞樂見的。確實,Open RAN的倡議者也越來越對於該技術是開放性的相關爭議感到沮喪;這是一個謬誤。Open RAN規格是由O-RAN Alliance花多年時間所開發,是以3GPP行動寬頻標準所採用的幾乎完全相同授權架構為基礎,這是一個公平、合理且不具歧視性的授權模式。
Open RAN「被政治化」的態勢,在2020年5月美國成立開放性無線接取網路政策聯盟(Open RAN Policy Coalition)之後最為明顯;該組織是由美國政界人士在一筆推動研發的10億美元基金成立之後催生,但是此提案特別排除中國業者以及Nokia、Ericsson等大廠。有關該聯盟的訊息很少,其定位不明,它也不像是O-RAN Alliance在技術上已經有所貢獻。
而其實最近這個由Facebook的Telecom Infra專案(TIP)所啟發的技術領域一整個很安靜;該Facebook專案對O-RAN技術以及促進行動通訊基礎架構開放性議題討論貢獻卓著。比較新的訊息是,在1月中旬,歐洲有四家最支持Open RAN的電信業者──Telefonica、Vodafone、Orange與Deutsche Telekom──共同呼籲為培育O-RAN新創公司募集資金。
這幾家電信業者將Open RAN視為未來無線接取網路部署的首選技術,其中Vodafone表示將在未來6年於英國進行2,500站點的商業佈署計畫,Telefonica也確認Open RAN將會在未來幾年該公司的網路部署中扮演要角。
而到目前為止,實際進行了Open RAN技術部署的所謂「新進場」(greenfield)營運商,最引人矚目的是日本的Rakuten,以及較小規模的美國業者Dish Network。Rakuten表示,其RCP平台能為營運商降低40%的資本支出,其商業模式是讓基礎的RAN連結層盡可能容易接取、可負擔以及靈活,並能提供各種各樣的網路服務。
儘管前進速度不快,Open RAN「列車」已經離站,但還不知道它將駛向何方,還有許多技術與政治性議題解決,這意味著電信產業的創新引擎在短時間內不會全面啟動。在1月底,還有5個遊說團體聯手,準備再成立一個「聯盟中的聯盟」,因為他們認為「發起負責任的政策行動以支持Open RAN」非常重要;這幾個組織以美國Open RAN Policy Coalition為首,還包括TIP、GSMA、商業軟體聯盟(BSA/The Software Alliance)以及CableLabs。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It’s Crunch Time for Open RAN,By John Walko)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