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晶圓廠建置可望帶動設備支出大幅增加

2021-06-24
作者 SEMI

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將於今年年底前啟動建置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2022年開工建設另外10座晶圓廠…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佈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指出,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將於今年年底前啟動建置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2022年開工建設另外10座晶圓廠,以滿足通訊、運算、醫療照護、線上服務及汽車等廣大市場對於晶片不斷增加的需求。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隨著業界推動解決全球晶片短缺問題的力道持續增加,未來幾年這29座晶圓廠的設備支出預計將超過1,400億美元。中長期來看,晶圓廠產能擴張也將有助於滿足自駕車、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以及5G到6G通訊等新興應用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

中國及台灣各有8個晶圓新廠建設案領先其他地區,其次是美洲6個,歐洲/中東3個,日本和韓國各兩個(圖1)。新建設案中以12吋(300mm)晶圓廠為大宗,2021年15座,以及2022年啟建的7座。兩年內即將興建的其他7座晶圓廠分別為4吋(100mm)、6吋(150mm)和8吋(200mm)廠。總計29座晶圓廠每月可生​​產多達260萬片晶圓(8吋)。

 

圖1:晶圓新廠建設量及時程

 

依部門及技術劃分的晶圓廠建設案走勢

預計2021年和2022年動工的29座晶圓廠中,15座為晶圓代工廠,月產能達30,000~220,000片晶圓(8吋);記憶體部門將於兩年內啟建的晶圓廠則有4座,這些新廠產能更高,每月可製造100,000~400,000片晶圓(8吋)。

再者,新廠動工後通常需時至少兩年才能達到設備安裝階段,因此多數今年開始建造新廠的半導體製造商最快也要2023年才能啟裝,不過有些製造商可能提前在明年上半年就會開始相關作業。

雖然報告預測明年即將開工的高產能晶圓廠為10座,但也不排除期間又有晶片製造商宣佈新建設案、數字往上攀升的可能。「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追蹤2021~2022年晶圓廠建設和設備投資,以及產能、產品和技術。

除了預計2021年和2022年啟建的29座晶圓廠外,報告也匯總了另外8個可能於同一時期動工的低可能性建設案相關資料。

 

 

 

 

活動簡介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 X Tech Taipei 2023「智慧領航車聯網技術論壇」邀請來自產業的代表業者與專家齊聚一堂,透過專題演講、現場應用展示以及互動論壇,深人交流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融合應用,基礎設施以及安全測試與標準化等主題,帶來一系列迎接車聯網時代必須掌握的最新技術與市場趨勢,協助工程師進一步探索充滿無限可能的智慧移動大未來。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