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疫情失守 車廠停產潮再上演?
近期東南亞地區尤其是馬來西亞的疫情加劇,造成當地晶片廠全部或部分產線短暫停擺,Tier 1廠商的關鍵零組件產能受限,最終導致終端整車廠的產能危機…

最近,一位中國車企駐馬來西亞工廠的員工向《國際電子商情》(ESMC)爆料,該公司馬來西亞工廠已於6月停工,目前大部分員工處於居家辦公的狀態。爆料人所在的雪蘭莪州是馬來西亞疫情最嚴重的州,該州政府要求工廠只能安排20%的員工在產線上,如果工廠疫情管控不到位則會被強制關廠。
業內分析師預測,隨著晶圓廠新增產能陸續達產,2021年下半年全球晶片產能緊張局面將有所緩解。下半年也有海外車企高層表示,汽車晶片緊缺局面已經得到緩和。不過,近期東南亞地區尤其是馬來西亞的疫情加劇,造成當地晶片廠全部或部分產線短暫停擺,Tier 1廠商的關鍵零組件產能受限,最終加劇了終端整車廠的產能危機。其中,中國多家汽車廠商將受此影響,預估會持續到2022年春季。
一方面是全球汽車缺晶片危機剛剛有緩和跡象,另一方面是馬來西亞新冠疫情進一步升級。作為半導體封測重鎮,馬來西亞疫情的失控將為全球汽車產業帶來哪些危機?
馬來西亞「國家復甦計畫」未如期實現
在今年6月底,馬來西亞前總理穆希丁宣佈無限期封國時,曾明確表示只有在該國日增確診新冠病例數持續低於4,000例、重症監護室使用率處於中等水準、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達總人口的10%,才會從當前實施的「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轉向第二階段。
表1:馬來西亞四個階段的「國家復甦計畫」。
馬來西亞的「國家復甦計畫」共分為四個階段,政府根據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疫苗接種率、醫療體系承受壓力等指標來分階段重新開放經濟和社會活動。據該國衛生部8月8日公佈的資訊顯示,霹靂州、彭亨州、沙巴州等地已經進入第二或第三階段,而疫情較為嚴重的吉隆玻、雪蘭莪州、森美蘭州等地仍處於第一階段。
相關人士表示,由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疫情遲遲未好轉,當地經濟已經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以該州的整車廠和供應商為例,受新冠疫情和汽車晶片短缺的影響,自6月1日起就陸續出現停產的情況,部分車型有受影響。
當前,雪蘭莪州多個地區正實施增強移動控制命令(EMCO)。據瞭解,EMCO針對小範圍或住宅區,涉及封鎖區域、禁止區域內民眾離開住家範圍。只有關鍵食品及飲料、援生產衛生護理產品和涉及維持全球供應鏈的產品生產的關鍵領域,可獲准營運。其中,關鍵領域包括了電氣與電子領域及其供應鏈、宇航工業領域、衛生護理產品與食品生產用機械及儀器等。
該位人士還透露,目前馬來西亞各產業協會已經上書國會,希望能儘早解除全面封鎖的局面,讓更多產業、更多員工回到工作崗位。
馬來西亞有超過50家半導體企業(表2),其中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恩智浦(NXP)、瑞薩電子(Renesas)、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等汽車晶片供應商,均在該國佈局封測或晶圓製造廠。
表2:馬來西亞54家半導體公司資訊。
今年5月開始,馬來西亞政府實施全國性的封鎖。由於疫情控制不利,原定6月28日結束的全國封鎖措施無限期延長。雖然政府對半導體及元件廠商給予豁免,但6月封鎖期間僅允許60%的生產線員工出勤,只有當80%以上的員工都接種完兩劑新冠疫苗時,工廠員工出勤率才能達到100%。
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峻,隨著疫情加劇,馬來西亞已經實施了更嚴格的措施,比如在疫情最嚴重的雪蘭莪州,一些工廠只能在產線上安排20%的員工,如果工廠疫情防控做得不到位則會被強制要求關廠。
另外,據馬來西亞媒體8月23日報導的消息稱,雪蘭莪州一家工廠301位員工接受篩檢,結果發現266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記者觀察馬來西亞最新資料發現,從今年7月27日截至8月24日,該國已經連續近一個月日增新冠確診人數突破1.5萬例,其中有11天日增新冠確診人數達到2萬例。可以說,馬來西亞政府此前對「國家復甦計畫」的預期並未如期實現。
汽車缺芯剛緩和又遇危機?
8月17日,博世(Bosch)中國副總裁徐大全在其朋友圈表示,某半導體晶片供應商的馬來西亞Muar工廠在關廠數周之後,8月16日再被當地政府關閉部分生產線。博世的ESP/IPB、VCU、TCU等晶片將受到直接影響,預計8月份後續基本處於斷供狀態。
據了解,徐大全所說的晶片供應商是意法半導體。8月18日,意法半導體針對關廠傳聞回應稱,經馬來西亞衛生管理部門同意,意法半導體Muar工廠的一個部門在8月16日進行隔離,並於8月18日重啟運作。據《國際電子商情》瞭解,Muar是一個後道封測廠,可提供高效封裝測試,該工廠佔意法半導體封測產能的30%。
此外,在8月18日的「吉利2021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中國吉利集團CEO淦家閱也透露稱,業內有經銷商甚至開始賣起了展示車。由以上資訊可判斷出,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缺芯危機仍在持續。
另據Statista資料顯示,在全球半導體後端封裝市場中,馬來西亞佔8%的市場比重,在微電子組裝、封裝和測試方面領先全球。《國際電子商情》先前報導,在馬來西亞設廠的IDM多為跨國公司,這類公司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不止馬來西亞一個海外駐地。即使部分工廠因疫情而短暫停產,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貿然調漲晶片價格,只要當地工廠防疫得力,其產能還是可以得到保證。只是物流運輸效率變慢、通關速度受限等客觀因素,會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讓當地工廠正面臨更大的交期壓力。
只是,當前馬來西亞顯然並未控制好新冠疫情,使多家在全球排名靠前的半導體企業的產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馬來西亞非官方的指導方針,一家工廠如果有超過3名工人感染新冠,該工廠就必須停工兩周來進行相關的消殺作業(該資訊暫未得到官方確認,僅供參考)。
近幾個月,馬來西亞半導體工廠短暫關停的消息發生了多起,比如意法半導體Muar工廠近期被爆出有上百名員工感染新冠,就在8月中旬剛剛完成消殺作業、恢復營運;瑞薩電子雪蘭莪工廠也在8月中旬關停了三天,其產品主要有車用MCU和類比及能源等晶片等;6月2~8日,英飛凌麻六甲晶圓廠曾被馬來西亞衛生部下令關閉,英飛凌方面預估此舉將造成2~3周的累積產能損失…
半導體工廠接二連三地被爆出停產已進行消毒殺菌,為終端整車廠帶來了非常大的產能壓力。就如知情人士所在的車企,因新冠疫情和汽車晶片短缺雙重因素疊加,早在6月就已經停產,至今尚未恢復營運。另外,《國際電子商情》收集了部分車企最新停產資訊:
表3:部分車企業最新停產、減產計畫。
- Ford
從8月23日開始到往後的一周內,Ford美國堪薩斯(Kansas)汽車工廠將暫停生產;8月23~28日,Ford德國科隆工廠車門系統供應商受到馬來西亞疫情影響而減產。
- GM
8月23~30日,General Motors (GM)密西根州的工廠停工,該工廠負責生產Chevrolet Bolt EV和Bolt EUV。
- Volvo
8月12日,Volvo宣佈其位於哥德堡的托斯蘭達工廠將暫停生產,一周之後將重啟生產工作;8月23日,Volvo再次宣佈,哥德堡工廠將於8月30日~9月3日暫停生產,預計9月5日才能基本恢復產能。
- Nissan
8月16~23日,Nissan關閉其位於田納西州士麥那的大型組裝工廠的生產線,計畫在8月30日重啟生產線。
- Volkswagen
8月20日,Volkswagen聲明旗下品牌SEAT暫停西班牙巴賽隆納工廠的生產;8月23~27日,Volkswagen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將減產,僅僅啟動一個生產班次。
- Toyota
8月下旬到9月,Toyota全球減產36萬輛,其中日本本土14萬輛,全球其他工廠22萬輛。整個9月,Toyota 14家工廠27條生產線將面臨減產,產量減少到原計劃的40%。
本文原刊登於ESMC網站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