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值得關注的物流和海運挑戰

2021-09-30
作者 胡安,國際電子商情(ESMC)

由於需求旺盛和供應中斷,海運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在某些情況下是疫情前的10倍。

在2021年,物流和海運經歷了艱難的一年,許多因素共同擾亂了供應鏈。其中包括3月的蘇伊士運河阻塞,以及最近歐洲和中國的洪水。此外,海運還面臨著貨櫃短缺,以及由於疫情演進造成的持續中斷。

雖然運力水準已經增長在增長,例如2020年7月,全球貨櫃船運力為2,380萬20呎標準貨櫃(TEU),跨太平洋運力為374萬TEU;2021年7月,全球運力已經增至2,477萬TEU,太平洋貿易運力增至488萬TEU。

由於需求旺盛和供應中斷,海運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在某些情況下是疫情前的10倍。Flexport分析了的平均運費:

  • 亞洲到美國西海岸= 13,000-13,000-19,000每40英呎標準貨櫃(FEU)
  • 亞洲到美國東海岸= 16,000-16,000-21,000每FEU
  • 亞洲至北歐= 15,000-15,000-20,000每FEU

北美的消費者支出是推動貨運服務需​​求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2021年上半年,北美的進口率比2019年高出10%。據媒體報導,2021年上半年,從上海到芝加哥的中轉時間從35天增加到73天。隨著黑色星期五和耶誕節的到來,運費預計會上漲。

銷售低價值商品的尤其受到高運費的影響:這些成本無法輕鬆轉移到產品最終價格,企業往往被迫停止銷售。

美國提升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Freight Right Global Logistics創始人Robert Khachatryan表示,港口壅塞是一個基礎設施問題,而不是運輸能力問題。他提到洛杉磯港如何在旺季之前一直以160%的運力運作,如果港口不能更快地處理貨物,那麼讓更多的船舶流通並不能解決問題。

 

 

7月28日,美國兩黨達成了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港口基礎設施是優先領域之一,預算為170億美元。該法案還為客運和貨運鐵路撥款660億美元,為道路和橋樑等重大交通項目撥款110億美元。

影響2021年物流和運輸延誤主要原因

據Sea Intelligence稱,2021年第一季航運延誤使跨太平洋運力減少25%,亞歐運力減少11%。蘇伊士運河事件和歐亞大洪水受到媒體廣泛關注,但還有許多其他問題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以下是一些示例:

  • 野火破壞了連接溫哥華港的兩條重要鐵路線。
  • 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港口因Covid-19封鎖而放緩。
  • 南非的港口碼頭因內亂而關閉。
  • 中國的颱風與水災。

在西歐和中國,洪水都影響了工業區和鐵路。河南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省會鄭州擁有重要的製造設施——其中包括富士康擁有的全球最大iPhone組裝廠。在歐洲,比利時、德國、盧森堡和荷蘭的製造設備受到的影響最大。

本文原刊登於國際電子商情

 

 

 

 

活動簡介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 X Tech Taipei 2023「智慧領航車聯網技術論壇」邀請來自產業的代表業者與專家齊聚一堂,透過專題演講、現場應用展示以及互動論壇,深人交流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融合應用,基礎設施以及安全測試與標準化等主題,帶來一系列迎接車聯網時代必須掌握的最新技術與市場趨勢,協助工程師進一步探索充滿無限可能的智慧移動大未來。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