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計算機的小數點大學問
是否曾經為了一個準確的答案想到「焦頭爛額」,但其實那個答案本身也存在大量的錯誤?是否接受精準度而忽略了準確度,或者憑著自己的工程「直覺」而展開進一步調查?你有沒有見過其他人由於遵循精確的數字而試圖說服暫停工作,並進而重新評估結果?

我有一段時間沒使用工程計算機(scientific calculator)了,但最近不得不用它來進行一些與類比相關的計算。當然,我也可以用PC或智慧型手機上一些合適的應用程式(app),但總覺得手指按在計算機才有那種實質的觸感,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我執行這項任務時所使用的特殊計算機是德州儀器(TI)開發的TI-30XA,它大約是在2004年時購買的。這款TI-30XA是在義大利製造的,我用它來替換掉另一台約1993年左右開發的TI-30X。舊款的TI-30X與新機型極其類似,但它因為在鍵盤軟性互連板內導體中出現多處髮絲般的裂縫而「壽終正寢」了。不過,看著好幾代產品演進卻幾乎沒什麼變化,其實也挺有趣的。
從網路上就可以找到許多專門介紹計算機的愛好者,以及博物館網站;例如,Datamath網站專門介紹TI的計算機,特別是其針對大眾市場開發的工程計算機(例如我的TI-30X/TI-30XA)。相較於更早期的傳奇惠普(Hewlett-Packard,HP)計算機HP-35 (1972)和TI SR-50 (1974)專門針對科學家、工程師和工程專業學生,TI 「30」系列主要針對高中生以及非技術相關科系的大學生。
當我使用我的TI-30XA進行計算時,我發現它與其前一代產品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新機型的小數點非常小,小到幾乎看不見(圖1)。起初,我覺得很懊惱也很困惑,因為新的計算機明明有著更大也更清楚的數字(好處),但小數點竟然幾乎看不見(這我覺得不行)。
圖1:較舊款的TI-30X和較新一代的TI-30XA儘管其出廠年份不同,但外觀非常相似。不過,新款計算機有著較大的數字也更清楚易讀,但幾乎看不到小數點——再仔細看看兩張圖片上的顯示螢幕,小數點同樣都位於最左側的「2」和「8」之間。
(來源:www.datamath.org)
然而,我很快地就意識到必須弄清楚小數點所在位置應該是件好事,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為什麼?因為它迫使我去思考顯示器上的答案是否真的有意義。有幾次它讓我發現了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我輸入了錯誤的數字或誤用了某個公式。畢竟,我很確定不應該將1,500Ω的電流檢測電阻用於1A電流,即使顯示器上的數字如此呈現了;嗯……也許它真的應該是0.0015Ω?
而現實是,在類比世界中,要達到0.1%的準確度(accuracy)和精度(precision)是一大挑戰,而要達到0.01%則是更大的挑戰。當然,我知道準確度和精度是不一樣的。0.1和0.01的百分比分別大致相當於三位數和四位數;而在計算機上顯示任何額外數字(與內部用於最小化四捨五入/截尾取整的額外數字不同)都是不必要的,同時也意味著並不存在精度。
估算答案以及進行所謂的「完整性檢查」(sanity check),二者都算是工程傳統和技能。回到真正的「BC「舊時代(在工程領域,「BC「是指「在計算機之前」和「在電腦之前」的時代),對於工程師來說,無處不在的計算工具就是計算尺(slide rule;圖2)。這種類比運算裝置——有數百個網站專門介紹它的歷史、用途和收藏——支援乘法、除法、對數、指數、三角函數以及其他特殊功能,但就是不包括加法或減法功能。
…繼續閱讀請連結EDN Taiwan網站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