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火啟示:擁抱綠色能源迫在眉睫!
任何一場戰爭的最大代價就是寶貴的生命,接著是對大眾日常生活方式的破壞,而能源供應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烏克蘭的眾多盟友國家都仰賴俄羅斯的石化燃料,而儘管全球的共識是在2050年從經濟活動中完全消除碳排,為何情況仍然如此?

2022年,應該是全體人類在不使用武器破壞地球的前提下,共同解決能源挑戰的一年;2022年,我們應該致力於部署可再生能源,確保我們的下一代有光明的未來。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減少碳排放…然而才剛爆發的烏克蘭戰爭,宣告我們的集體失敗。
如同MIT《科技評論》(Technology Review)資深編輯James Temple在最新一篇文章中所寫道:「這場衝突甚至會讓能源成本進一步升高,迫使各國屈服於對俄羅斯石化燃料的深度依賴;」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的決策,不只震驚所有國家的共同市場,這場軍事衝突的擴大,也可能導致在能源方面的重大後果。
任何一場戰爭的最大代價就是寶貴的生命,接著是對大眾日常生活方式的破壞,而能源供應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烏克蘭的眾多盟友國家都仰賴俄羅斯的石化燃料,而儘管全球的共識是在2050年從經濟活動中完全消除碳排,為何情況仍然如此?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石化燃料的生產者之一,包括天然氣與煤礦;該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對俄羅斯的任何制裁都有可能影響整個能源網路,歐洲境內的整體能源供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仰賴石化燃料。歐洲的天然氣約有40%是從俄羅斯供應,有大部分是透過管線輸送;而根據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估計,在2021年,有22%從俄羅斯輸送至歐洲(包括土耳其)的天然氣,是由烏克蘭處理。
根據《彭博新聞》(Bloomberg)的報導,2021年從俄羅斯輸送至歐洲的天然氣量約為1,770億立方公尺(cubic meters),低於原先預估的最低目標(約1,830億立方公尺);而一個急迫的問題是,在俄羅斯點燃戰火之後,那些天然氣的輸送會怎樣?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報告,2021年歐盟整體能源消耗量中,天然氣、煤礦與其他石化燃料的貢獻度約七成,而俄羅斯在其中佔據40%的市場供應量,是相當大的比例。
美國與歐洲已著手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的制裁,來反擊普丁的行動。如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宣佈暫停「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EETT編按:Nord Stream 2,由俄羅斯聖彼得堡經波羅的海底至德國Lubmin、全長1,200公里)的建設;而德國仍重度仰賴俄羅斯的燃料。
大多數產業分析師對這類制裁手段可能造成之結果都有類似的預測,包括可能發生因為俄羅斯封鎖能源供給造成的價格飆漲;而最糟的情況是若來自俄羅斯的輸送完全中斷,長期缺乏天然氣造成的能源缺口,目前只有核能發電設施的龐大能量才能彌補。
不久前比利時智庫Bruegel就曾經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強調這種情況若發生,各國可能會需要提升自產能源量,或是利用緊急儲備能源、尋找替代供應商、延遲核電廠退役時間,甚至可能得讓燃煤火力發電廠重新上線。
歐洲的策略應該是要加速轉向可再生能源,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這場軍事衝突證實,這應該是一直以來要採取的行動分針。要建立可再生能源、電氣化暖氣系統,以及為重工業部署燃料多樣化都需要時間;要打造讓全球市場擺脫對天然氣依賴的基礎建設也需要時間。對歐洲來說,俄羅斯仍是最便宜的天然氣來源,但因應眼前的變化將可獲得一些回報。
實際上,天然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少,在電力需求高峰期被視為可提供穩定供電的能源;然而歐洲的天然氣產量在全球相對來說較低。歐洲在接下來幾年將面臨複雜的平衡行動以及能源轉型;根據歐洲委員會的說法,歐盟的目標是在2030年降低30% (相較於2015年的水準)的天然氣消耗,並在2050年進一步降低96%。或許現在正是時候開始降低天然氣消耗量、專注於替代性可再生能源。
為了環境,這是正確的事;這場戰爭以及它將對全球社會帶來的混亂也提醒我們,出於地緣政治理由,這麼做一直都是正確的。我們早就知道這一點,而現在我們要為自己的行動遲緩,付出比我們大多數人所預期之更高的代價。
然而我們仍然要採取行動、而且現在就要;我們在做正確的事之同時,也可以避免未來可能發生之衝突帶來的代價,甚至可以排除造成未來衝突的因素。電子產業將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效率的關鍵力量,而且不只要提供相關技術,還要在世界朝著淨零排碳目標前進的路途上扮演領導角色。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Russia’s War: Why Going Green is a Geopolitical Imperative,By Maurizio Di Paolo Emilio,EE Times歐洲特派記者;Brian Santo,EE Times美國版主編)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