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群架、補缺口」 MoEA驅動台灣智慧車電新時代

2022-04-22
作者 Susan Hong, EE Times Taiwan

電動車(EV)與自駕車議題正夯,但台灣在發展車輛產業時仍面對EV測試能量不足等技術缺口...

電動車(EV)與自駕車議題正夯,但台灣在發展車輛產業時仍面對EV測試能量不足等技術缺口。經濟部技術處(MoEA)處長邱求慧在2022 Taipei AMPA受訪時指出,透過車電產業技術總盤點、科技專案「打群架」與「補缺口」等策略集中產業研發能量,MoEA正積極推動台灣車輛產業邁向智慧車電新時代。

由MoEA成立的「台灣車輛移動研發聯盟」(mTARC)於2022年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2022 Taipei AMPA),展示多項車電領域科技專案成果與技術突破,包括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新一代整車線傳控制器以及電動車鋁合金散熱所需的摩擦攪拌銲接技術。

工研院機械所長饒達仁(左)與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右)在2022 Taipei AMPA展示獲電動巴士訂單之整車線傳控制。

邱求慧在mTARC科專成果展開幕時表示,經濟部技術處整合7大法人與2家系統業者成立mTARC,自2005年起即以「打群架」的方式推動車輛研發與技術佈局的產業聯盟。17年來,透過mTARC已開發上千項技術,技轉超過230家廠商,並已移轉350項技術,累積創造出1億元產值的成績。

目前,台灣在相關車電能量方面已打好基礎,接下來將進一步集中研發能量並擴展至相關產業界。至於具體策略作法是什麼呢?邱求慧指出,「未來將朝更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協助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居於更上位的角色。其次是建立並強化台灣在測試驗證的能量,協助台灣車電業者盡早取得測試認證以及成功行銷全球市場。此外還要強化軟硬體整合能力。」除了以往傳統的硬體製造、金屬加工與鍛造,隨著電動車日趨智慧化,提高晶片設計以及軟硬體整合度至關重要。

特別是台灣目前面臨EV測試能量不足的問題,邱求慧強調這是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的缺口。他解釋說,目前位於沙崙的自駕車測試場域存在30公里以下的速限,發展高速或大型車輛卻無處可測。為此,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已在彰濱工業區建造高速的全車種、全天候測試能量,包括在無燈光、起大霧、下大雨甚至衛星訊號受阻等環境的200公尺測試防水道。未來在此測試場域完成並取得國際認證後,即可在台灣針對電動車的研發進行測試與驗證。

針對EV測試能量不足等車電產業技術缺口,邱求惠說,MoEA在總盤點各種技術缺口後,將會採取「補缺口」的策略,分析應該集中法人研發能量還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研發,以填補技術缺口;同時也將祭出高額奬金「懸賞」,廣邀業界參與挑戰,協助業界解決關鍵的技術問題。

mTARC此次在2022 Taipei AMPA盤點18項技術,其中包括多項技術突破,展現台灣在整車、關鍵零組件以及車電等方面都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已獲得美國巴士業者OPTIMAL-EV採用,預計將於2023正式導入校車自駕系統,這是台美合作的一大突破。

此外,被譽為「電動車的心臟」之整車線傳控制器儘管技術門檻高,但在研發聯盟的合作下已成功開發出來,並正式導入台灣三家巴士公司,很快地將啟用上路。金屬中心導入前瞻焊接技術以進行鋁合金加工,並技轉給鴻準開發出電動車鋁合金散熱器,成功取得了Tesla與BMW等歐美一線車廠訂單。

台美合作的一大突破—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獲得美國巴士業者OPTIMAL-EV採用,將於2023導入美國校車自駕系統。

活動簡介

目前寬能隙(WBG)半導體的發展仍相當火熱,是由於經過近幾年市場證明,寬能隙半導體能確實提升各應用系統的能源轉換效率,尤其是應用系統走向高壓此一趨勢,更是需要寬能隙元件才能進一步提升能效,對實現節能環保,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各家業者也紛紛精進自身技術,並加大投資力道,提升寬能隙元件的產能,以因應市場所需。

本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元件關鍵供應商與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一同探討寬能隙半導體最新技術與應用市場進展,以及業者佈局市場的策略。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