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何時能除蘋果這塊「絆腳石」?
儘管蘋果有一萬個「不願意」,但隨著數位電子裝置對頻寬和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各國或地區相關政策的發佈,未來蘋果產品全面轉向USB Type-C介面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歐洲每年有50億個可攜式裝置充電器出貨,產生11,000~13,000噸電子垃圾,一個用於手機和其他中小型電子裝置的充電器將使所有人受益。」一名歐洲議員對推進統一USB Type-C (亦稱為USB-C)介面表態。實際上,這一計畫自2020年就開始在業界廣泛討論,已有兩年之久,但似乎採用USB Type-C作為通用充電器的計畫如今要拍板定案了!
從消費者的角度,無論Android手機,還是蘋果(Apple)手機,甚至其他電子消費品,若都採用USB Type-C,則「一根線解決所有問題」。從環保的角度,每年確實會減少很多電子垃圾。而歐盟極力推進統一採用USB Type-C也是基於以上兩個原因,然而,醞釀長達兩年之久的介面之爭為何遲遲沒有定論?在這場介面之爭的輿論風口上,蘋果無疑是主角,未來如何應對來自政府行政層面的壓力呢?
為什麼是USB Type-C?
USB Type-C介面是一種全新的USB介面形式,其伴隨最新的USB 3.1標準橫問世,從發佈至今已經有幾年時間了。該介面最核心的特點可以用「快、強、小」三個字來整體概括。與傳統介面相比,USB Type-C不僅解決了自USB介面出現以來最令人頭疼的「世界性難題」,即:「不再區分方向,正反都可插」,而且可以同時支援充電、資料傳輸、影像傳輸等功能,真正實現「一口多用」強大功能。
圖1:USB的演進。
根據相關資料,USB Type-C在傳輸功率上可以透過3A及以上的電流,支援100W以上的傳輸功率,無疑與當前各大消費電子快充的訴求高度契合。2021年9月,USB-IF組織發佈了最新的USB Type-C介面和線纜v2.1版本標準協定,供電能力從100W提升到了240W,未來遊戲筆電甚至不需要單獨的電源適配器了。
同時,在傳送速率上,USB Type-C不僅支持USB 3.1標準,而且最高傳送速率可達10Gbps,符合當下短視訊時代的體驗要求。另外,USB Type-C還支援DP Altmode視訊輸出協定,即支援外接裝置,這無疑也會減少日常辦公所需的線纜數量。
在這一點上,筆者有切身感受,即可以用電腦的USB Type-C為智慧型手機充電。這應該是許多有「健忘症」的人的福音,畢竟線纜帶多了確實有點不方便之外,也還有忘記帶充電器的時候,特別是長時間外出或異地出差。
儘管USB Type-C有那麼多的優點,為何USB Type-C遲遲未能成為統一的標準呢?在這裡,也特別探討蘋果的Lightning介面。Lightning是蘋果製作的專屬連接器規格,其尺寸明顯縮小,支持正反盲插。除了基本的充電和資料傳輸外,Lightning介面還支援視訊、音訊等數位訊號輸出功能。
圖2:雖然尺寸與Lighting相當,但USB Type-C將是通用的,連接器兩端相同。
然而,相比蘋果系的Lightning介面,USB Type-C擁有更大的頻寬、更強的供電能力和不相上下的多協定相容性,而且同樣支援正反盲插。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USB Type-C介面若能實現數位電子配件通用,無疑能帶來更多便利,還可以減少無謂電子垃圾。
實際上,蘋果已經在iPad、MacBookPro產品上採用了Type-C介面,摒棄了「親生」的Lightning。這似乎也間接的證明了USB Type-C具備「一統江湖」的潛力。
介面標準背後的利益
據悉,歐盟充電器種類曾多達30多種,但自2009年開始籌備統一充電器以來,這一數量已經降至3種。不過,在歐盟看來,這仍然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即統一USB Type-C標準。目前,歐盟的立場無疑已經很清晰,極力推進USB Type-C,立足點主要是環境問題、便利性。
作為普通消費者,筆者認為,統一USB Type-C介面標準,無疑是消費者渴望看到的。曾經「你有蘋果充電器嗎?」的無奈,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目前,中國各大手機廠商均已普及USB Type-C介面,現在統一介面的「最後一塊硬骨頭」,就剩蘋果了。甚至有人認為,「iPhone不用USB Type-C天理難容!如果iPhone用了,那它確實再一次改變世界!」確實,畢竟介面「大一統」了!相信,統一了介面以後,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預期也能降低不少成本,比如行動充電。當然,真要這樣,必然會動到很多人的「乳酪」,也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歐盟在統一USB Type-C介面上的態度,似乎也從建議向強制轉變,因而對蘋果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不過,在歐盟態度轉變過程中,蘋果的應對措施也是能拖則拖,不能拖則慢慢妥協。
如果要說蘋果為何拒絕USB Type-C,特別是該公司也參與了USB Type-C的設計,根本原因在於屈從於MFI認證的資料線創造的利潤空間。簡單來說,蘋果始終堅持在手機上使用Lightning介面的原因,就是利益!為了抵制歐盟的決策,蘋果甚至拋出了「這是扼殺創新」的說法。不管蘋果Lightning介面是否有相應的技術儲備或創新還未面世,但利益無疑是其首要考慮因素。
有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蘋果堅持採用Lightning介面,就是希望透過制定標準獲利。據瞭解,蘋果官網的資料線基本上都在人民幣100元(編按: USB Type-C對Lightning連接線(1公尺)為新台幣590元),經過MFI認證的資料線也在人民幣30元以上,採用USB Type-C介面的資料線則最低可以用人民幣10元拿到。根據此前供應鏈資訊,每顆MFi認證的晶片價格就要人民幣20多元。因此,基於iPhone手機龐大的用戶群,蘋果每年在此獲利多少,可想而知。作為蘋果的「利潤奶牛」之一,蘋果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可觀的收入和Lightning生態,即使存在性能上的落後,以及歐盟所提出的環保與便利性的問題。
蘋果將如何抉擇?
實際上,除了歐盟之外,中國也已經參與統一介面標準中。2022年1月,中國國家工信部在其官網發佈了針對全國政協委員丁磊曾向其薦言「統一智慧電子裝置充電器標準埠,進一步減少電子垃圾助力碳中和」的提案答覆函。
工信部在檔案中表示,「隨著充電/資料介面以及充電技術的快速演進,當前智慧終端機市場形成了以USB Type-C介面為主,多種介面及充電技術並存的格局。使用者更換裝置後,原有充電器、資料線大多閒置,造成巨大浪費。將大力推進充電介面、技術融合,有利於降低電子垃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從檔案答覆內容來看,雖然工信部沒有太多強制的意思,但未來相關的政策導向必然是統一USB Type-C介面標準。如此看來,蘋果必然也要接受這一客觀事實。如果蘋果拒絕執行工信部的要求,必然要承擔一系列的後果:一是面臨巨額的罰款;二是降低消費者購買的欲望;三是將被打上不環保的標籤。
不過,對於歐盟強制統一USB Type-C介面的做法,也有很多反對的意見。其中,USB-IF組織主席Jeffrey L. Ravencraft曾發表了一篇文章,反對歐盟強制將 USB Type-C介面作為手機的標準介面,認為這將導致操作性、功能性問題,並將引起混亂和爭議。
Ravencraft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歐盟的標準過於落後,其提出的USB Type-C介面標準沒有考慮到最新的發展,如240W充電標準;二是強制採用USB Type-C介面的唯一標準,會導致USB生態失衡,讓其他類型的USB介面與USB生態脫鉤,不應當強制使用某種介面,而是讓市場自然選擇。
也有觀點認為,雖然USB Type-C整體來看,簡潔、耐用、多功能、上限高,但並不希望看到它成為一種法規,「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法規是有滯後性的。」或者「雖然目前USB Type-C看起來很先進,但誰知道蘋果或者其他公司技術庫中還有哪些創意?有沒有可能出現更小尺寸、功能更強大的USB Type-C?又或者有沒有公司打算在未來兩三年內徹底砍掉介面……」
的確,統一USB Type-C標準不能成為阻止創新設計落地的絆腳石。不過,歐盟實際上對以上反對意見也預留了空間。歐盟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就曾表示:如果出現比USB Type-C更好的新標準,我們可以調整規則。」
在研究機構Omdia發佈的《2021 USB Type-C Report》中,該單位發現,在2020年,幾乎80%的筆記型電腦和幾乎一半的智慧型手機都具備USB Type-C介面,且這兩種裝置的採用率預計將繼續成長。這些核心裝置的採用拉動了衛星裝置的採用,並為可攜式桌上型顯示器和擴充基座(Docking station)等新用途打開了大門。同時,Omdia也指出,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是最有可能提供全功能USB Type-C的核心裝置,電源、資料和視聽訊號都可以通過單線獲得。
因此,儘管蘋果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未來隨著數位電子裝置對頻寬和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各國或地區相關政策的發佈,蘋果一家公司自然無法抗衡。這樣看來,未來蘋果產品全面轉向USB Type-C介面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本文原刊登於EE Times China網站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