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營收TOP 50

2022-05-19
作者 李晉,國際電子商情(ESMC)

繼「2021年度中國本土電子元件經銷商TOP 25」發佈之後,《國際電子商情》與姊妹媒體ESP News 攜手推出「2021年度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TOP 50」…

針對本次全球經銷商TOP 50排名,《國際電子商情》和ESP News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調查,邀請了數百家經銷企業參與問卷調查,最終收集到59份由企業回饋問卷/資料以及31份上市企業財報數據。
  • 在最終全球經銷商TOP 50榜單中,44%的資料來源企業自願披露,52%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以及4%由分析師根據企業季度財報換算成自然年預估;
  • 本榜單排名依據以企業2021年度的經銷業務營收為主,若上榜企業的其他業務營收佔年度總營收30%以上,在榜單中只統計該企業的經銷業務營收;
  • 由於加拿大富昌電子(Future Electronics)、中國海盈科技和路必康拒絕透露年度營收資料,日本Nexty Electronics和核友電子(CoreStaff)、韓國SaMT Co,TD.未回應邀約,所以沒有將這六家潛在企業列入排名;
  • 本榜單採用2022年5月7日匯率,各企業營收均換算成美元作為排名依據,各企業2021年的YoY%基於該公司採用的官方營收幣種,YoY%以不同幣種計算時可能會存在差異。
 

表1:《國際電子商情》2021年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TOP 50。

  2021年TOP 50經銷商業績更上一層樓 艾睿電子(Arrow Electronics)蟬聯全球經銷商TOP 1,2021年營收突破300億美元大關,YoY%較上年成長20.2%。在344.77億美元的營收中,約有76%的銷售額來自全球零組件業務,YoY%達28.6%,抵消了全球ECS業務下降0.6%帶來的影響。從艾睿電子的銷售區域來看,2021年美洲、EMEA (歐洲、中東和非洲),以及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分別成長了26.6%、25.3%和31.6%。艾睿電子評論,公司2021年的成長,與新增代理產品線以及工業、通訊和垂直資料網路領域需求的提升有關。 第2~4名,由大聯大(WPG Holdings)、安富利(Avnet)、文曄科技(WT Microelectronics)獲得,他們的營收分別為262.38億美元、215.93億美元、150.94億美元,YoY%均超過了20% (由於安富利的最新財年截至7月3日,參考其季報推算出2021、2020自然年營收,20.9%的YoY%是在兩個自然年收入基礎上得出)。
  • 大聯大2021年的營收主要受「筆電、PC、基地台、伺服器等下游客戶出貨旺盛,帶動半導體及相關電子元件需求持續強勁」、「上游廠商調整元件價格」等因素的影響;
  • 2021年,安富利重構了汽車業務部門,增加了人才/研發投入,加強了與協力廠商的合作,根據客戶需求客製方案等,去年全球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強勁,安富利在汽車市場的發力,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業績的提振;
  • 2021年,類比晶片、儲存晶片和MCU為文曄科技分別貢獻了36.6%、9.6%和10.7%的營收。市場對離散元件、微處理器的需求,也進一步帶動了文曄科技業績的成長。該公司還看到,2019年文曄科技88%的營收來自大中華區,到2021年這個數字則超過了90%。
在50~100億美元區間,Macnica fuji Electronics HOLDINGS和中電港(CECport)分別以7618.23億日元(58.66億美元)和人民幣383億元 (57.45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5、6名,分別佔據中日電子元件經銷商的榜首,二者2021年的營收只有1.21億美元的差距。
  • Macnica fuji Electronics HOLDINGS總部在日本橫濱市,由Macnica, Inc.和Fuji Electronics在2015年4月1日合併組成。其子公司Macnica的子公司包括香港的駿龍科技、台灣茂綸股份。其中駿龍科技是安森美和Altera的重要代理商,它在2008年被Macnica收購,目前主要為Macnica大中華區業務服務;茂綸股份於2010年被Macnica收購,自2020年開始涉足高階終端產品銷售及服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整合方案;
  • 中電港是中國首家業績突破50億美元的經銷商。該公司用了6年時間,實現2.75倍的業績成長,從2016年的人民幣102億元,到2021年的人民幣383億元,期間的平均年成長率超過30%。按照該公司的成長速度,中電港可望在未來2~3年內進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TOP 7~TOP 10分別被Digi-Key、時捷集團(S.A.S.Dragon)、泰科源(Techtronics)、益登科技(EDOM Technology)拿下,它們的年營收依次為47億美元、44.97億美元、40億美元、36.48億美元。
  • 2021年,Digi-Key的營收成長了65%,其中半導體元件、被動元件、機電元件、連接器分別貢獻了50%、25%、12.5%、12.5%的業績。年初,Digi-Key總裁Dave Doherty接受採訪時表示,得益於近年來的「擴建新產品經銷中心」、「增加預測性網路搜索功能」、「提升庫存水準」和「加強倉儲自動化能力」的舉措,公司順利度過了2021年的風暴;
  • 時捷集團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公司推進了數位產品的轉型。在2021年期間,無線通訊、消費、電腦、工業及汽車等客戶對元件需求強勁,帶動了經銷商的業績成長;
  • 泰科源是繼中電港之後,第2家進入全球前10的中國本土經銷商。在2017年、2018年期間,泰科源曾榮登中國本土經銷商TOP 1的寶座,此後一直位於本土經銷商的第二名;
  • 益登科技代理線包括ams OSRAM、Nvidia、Skyworks、Silicon Labs、ST等。2021年8月,益登科技與以色列供應商Innoviz Technologies簽署合作協定,幫助後者在大中華區拓展雷射雷達解決方案。
TOP 11~20的經銷商年營收在21-35億美元之間。 深圳華強位於該梯隊之首,2021年業績達人民幣228.41億元(34.26億美元),YoY%成長30.2%;美德電子(TTI)和Smith並列第12名,年營收均為34億美元,從年營收同比來看,TTI 2021年YoY%為17.65%,Smith直接翻了近1.5倍,達144.6%;第16名的至上電子(Supreme Electronics)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突出,其子公司南基國際、芯知己的營收早在2020年就分別達到了人民幣50億元和140億元。 TOP 21~TOP 50的經銷商營收在4.9億~20.5億美元之間。 以第36名好上好控股為「界」,前36名經銷商營收均超過10億美元。排第23位的兼松株式會社(Kanematsu Corporation)的電子元件部門2021年的營收僅佔到總營收的33.33%,所以本榜單只統計了該公司電子元件經銷業務的營收(官方預估的電子元件經銷業務全年營收為2,500億日元)。 TOP 38~50的經銷商營收在4.9億~10億美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ECIA 2020年的全球經銷商TOP 50榜單中,第50名Sager Electronics的營收為3.13億美元(該公司2021年的營收為3.81億美元),而《國際電子商情》2021年度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TOP 50排行榜中,第50名擎亞電子(CoAsia Electronics)的營收達4.91億美元。這意味著,2021年度TOP 50的營收整體上比2020年度更上一層樓。 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大經銷商集中 整個2021年,電子元件產業面臨著交期延長、缺貨漲價等挑戰。2021年期間,無線通訊、消費/工業及汽車領域對電子元件的需求強勁,帶動了許多經銷商業績的成長。2021年度全球經銷商TOP 50營收總額為1,889.67億美元(約人民幣12597.8億元),較之2020年度的1527.57億美元成長了23.7% (2020年全球TOP 50經銷商數據引用自美國ECIA (電子元件產業協會))。 2021年,全球TOP 50經銷商中有47家經銷商的年度營收呈正向成長的態勢。同時,2021年的「百億美元俱樂部」延續往年的狀況,由艾睿電子、大聯大、安富利、文曄科技包攬,僅這四家經銷巨頭的營收就突破了全球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一半。  

圖1:2021年度全球TOP 10經銷商營收佔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百分比/幣種美元,僅前四名的營收就佔據了全球TOP50經銷商總營收的51.54%。

(來源:企業自願披露&企業財報,國際電子商情製表)

  根據ECIA資料顯示,2020年TOP 4經銷商的營收,佔該年度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46.52%,TOP 10經銷商營收佔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65.15%。到2021年,TOP 4經銷商的營收則佔到了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51.54%,TOP 10經銷商營收佔了TOP 50經銷商總營收的66.6%。對比2020年和2021年的兩組資料(表 2),可推測出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市場份額正進一步集中在大經銷商手中。  

表2:2020年和2021年TOP經銷商的營收佔比(%)。

  歐美、日本,以及台灣經銷產業的市場份額,向領先經銷商集中的趨勢已經存在許多年。以「推崇」併購策略的美國經銷巨頭安富利為例,該公司自1991年收購英國半導體經銷商AccessGroup開始,到現在已經收購了不下100家企業,比如2005年收購科彙集團、2010年收購Bell Microproducts、2011年收購和訊科技、得毅實業、2016年收購Premier Farnell等,其併購的足跡遍佈北美、歐洲、亞太地區。 在中國的電子元件經銷產業,市場份額向「前段班」集中的趨勢也日漸明顯,深圳華強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自2014年確定進入電子元件經銷領域之後,該集團從2015年開始著手併購或增資控股元件授權販售者,包括湘海電子、鵬源電子、淇諾科技、芯斐電子、捷揚訊科、記憶電子等。到2018年,深圳華強組建了華強半導體集團,對電子元件授權經銷業務進行深度整合,完成了對旗下大部分經銷企業的資訊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的統一。 當然,安富利、深圳華強並非經銷產業的個例,它們反應了全球經銷市場「大魚吃小魚」的趨勢。實際上,現在這個趨勢還在持續——2022年4月,文曄科技(2021年第4名)宣佈擬全資收購世健科技(2021年第25名)。文曄科技的新聞發言人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此項併購旨在透過互補的產品線強化公司業務的擴張,未來文曄集團將能為客戶提供更廣泛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援服務。 亞太電子元件經銷商的體量仍待提升 透過分析全球的競爭格局,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與北美經銷商比起來,亞太尤其是中國本土經銷商的集中程度還較為分散,而在相對更成熟的北美經銷市場,領先經銷商與排名稍靠後的經銷商之間的體量差距更大。  

圖2:2021年度全球電子元件經銷商TOP 50地域分佈(左)及營收佔比(右)。

  2021年上榜的50家經銷商企業中,有36家來自亞太地區,佔72%,14家來自歐美地區,佔28%。其中,中國的經銷商多達18家,佔38%的比例,其次是美國和台灣,各佔據了24%和18%。 雖然榜單中有72%的經銷商來自亞太地區,但是它們2021年的營收僅為1075.98億美元,佔全球TOP 50總營收的57%,多數亞太經銷商的營收在20.5億美元以內。以上這組資料反映出亞太經銷商的體量仍有待提升。  

表3:中國本土經銷商TOP 12 V.S.北美經銷商TOP 12。

  本刊還對比了2021年度中國本土前12名經銷商和北美前12名經銷商的資料,從中發現了兩個主要資訊:第一,在中國本土經銷商中,排第1的中電港和第12的英唐智控之間的營收差距大約為48億美元,而北美排第1的艾睿電子與第12的Master Electronic之間的營收差距將近340億美元;第二,艾睿電子和安富利的年度營收都超過了200億美元,Digi-key及之後的其他北美經銷商的年營收均在50億美元以下,北美第二和第三之間的差距超過了150億美元(由於富昌電子拒絕透露營收資料,本榜單並未列入富昌電子的營收。預估,富昌電子2021年的營收或在50~60億美元區間)。 這從客觀上反映出,中國本土經銷商之間的營收差距更小。中國本土TOP 1兼全球TOP 6的中電港表示,在產業鏈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上下游資源將進一步向領先經銷企業集中。世健系統(香港)董事總經理談榮錫也指出,經銷產業將向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未來經銷商的產業化更關注技術方案、技術支援,成長為所關注領域的專家。 結合2021年電子元件市場的行情,在元件缺貨漲價期間,規模大、產線全、綜合實力優秀的經銷商更能抓住市場機遇並從中獲利。經銷產業未來的競爭更加激烈,對於體量小、競爭優勢不強的中小型經銷商而言,2021年這百年難得一遇的缺貨行情也未必是絕佳的市場機遇。中小型經銷商未來的出路在哪裡?中電港認為,規模不足的經銷企業則更多需要在細分領域和特定市場發力。 缺貨行情下,有經銷商業績翻4倍 得益於全球電子元件的缺貨行情,一些獨立經銷商2021年的業績十分突出。獨立經銷商也稱貿易商,是授權販售者的補充,被譽為供應鏈的潤滑劑。  

表4:2021年YoY%超過90%的10家TOP 50經銷商。

  獨立經銷商可提供現貨或者緊缺料,擁有靈活的全球調貨能力。除了常年霸榜的代表Smith、Fusion Worldwide、NewPower Worlwide、A2 Global Electronics + solutions之外,2021年還新增了一家來自亞太地區的獨立經銷商——安芯易(Ample Solutions),該公司2021年的營收YoY%高達400%。 混合經銷商Sourceability、偉德芯城分別有222.2%、198.9%的業績成長,電子元件電商雲漢芯城在2021年也有150%的成長。Sourceability透露,公司2021年約有70%的業務來自半導體元件,具體的細分應用包括35%的蜂巢通訊(Communications/Cellular),15%的電腦/網路(Computers/Networks),14%的汽車市場(Automotive)等。 本刊認為2021年業績增速突出的經銷商,主要受益於全球大缺貨的行情。但過於依賴市場緊缺行情,可能會在市場供需趨於平穩後,面臨業績增速急速放緩的問題。相信對於這類廠商來說,在接下來幾年裡如何繼續維持可觀的正成長,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 「數位化」帶來的不僅是機會… 在開展中國本土經銷商調查工作時,發現大家最常提及的詞是「數位化」,其實這也是國際經銷商們所關注的詞彙。傳統供應鏈進行數位化轉型,需長期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企業來說具備非常大的挑戰,此前經銷商對數位化雖有關注,但缺乏足夠的決心和力度。 新冠疫情的爆發帶來了轉機。亞馬遜(Amazon)在去年發佈的一篇報告顯示,約85%受疫情影響的受訪美國企業增加了線上採購,其中超9成企業表示將繼續增加線上採購。2021年,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供應鏈,再加上全球元件缺貨問題突出,線上採購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線上採購被視為企業供應鏈數位化的切入點。如今,艾睿電子、安富利、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Digi-Key、世健科技、Master Electronics、Sourceability、NewPower Worldwide等國際經銷商,紛紛搭建了自己的一站式線上採購平台。在中國本土經銷市場,中電港的產業資料引擎「芯查查」、深圳華強的「華強電子網集團」、芯智控股的自營電商平台「芯智雲城」、南京商絡的「EMALL平台」、安芯易的「安芯商城」、偉德國際的「偉德芯城」等,也都支援一站式線上採購。 一些經銷商雖暫未搭建線上採購平台,但它們已經在著手為數位化轉型做準備。Flame Enterprises、Projections Unlimited、Flip Electronics、TTI子公司Sager Electronics和Symmetry Electronics,以及文曄科技等,均表示將要進一步加強數位化。已經建立線上採購平台的經銷商主要來自中國及北美地區,相信隨著電子元件經銷產業數位化的推進,未來能看到更多的台灣、日本經銷商走向數位化轉型之路。 對電子元件經銷商來說,數位化不僅能帶來機遇,同時也提高了競爭的難度。除了電子元件經銷商之外,上游原廠建立了開設了自己的直營業務線上採購平台,如德州儀器(TI)、ADI、安森美(onsemi)、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英飛淩(Infineon)等。 2019年,TI「砍」掉了三家經銷商的代理權,這被業內解讀成「TI在為自己的直營模式打基礎」。一些經銷商也擔心,TI的舉措或許會促使更多原廠加大對直營模式的投入,這對經銷商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總之,上游原廠在數位化上的探索,驅使經銷商更多的思考如何實現價值提升。 本文原刊登於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活動簡介

目前寬能隙(WBG)半導體的發展仍相當火熱,是由於經過近幾年市場證明,寬能隙半導體能確實提升各應用系統的能源轉換效率,尤其是應用系統走向高壓此一趨勢,更是需要寬能隙元件才能進一步提升能效,對實現節能環保,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各家業者也紛紛精進自身技術,並加大投資力道,提升寬能隙元件的產能,以因應市場所需。

本研討會將邀請寬能隙半導體元件關鍵供應商與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一同探討寬能隙半導體最新技術與應用市場進展,以及業者佈局市場的策略。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