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產業豈止是產能過剩

2022-05-27
作者 黃燁鋒,國際電子商情(ESMC)

2020~2021年總體可以說是顯示產業的順風局,然好景不長...

去年底,LCD面板價格進入快速下滑狀態,是顯示產業當前的一個縮影。2021上半年LCD面板價格上漲程度之甚,也已經在某些層面創下了記錄,這其實可作為產業發展的分水嶺事件來看。

綜合整個顯示產業,2020、2021這兩年都可謂順風順水、形勢大好。大方向的產品出貨在增加,價格在漲,以賣方市場為主、技術更新促成成本降低、毛利率也穩步提升。但同時作為週期性產業,供需關係的週期性波動,也導致市場有高就有低。2022年可能將成為或已經成為顯示產業這波行情的新低谷;而且現在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糟糕。

Display Supply Chain (DSCC)執行長Ross Young最近發表主題演講,從總體上概括了這兩年顯示產業的變化並做了未來趨勢的預測。從大方向來看,市場的供過於求在今年已經成為主旋律。

實際從技術角度來看,LCD、OLED兩個大的類別還在快速發展——所以產業週期性的變化、大方向上揚的趨勢一時半會兒還不會變。液晶顯示器(LCD)方面,mini-LED的強勁勢頭是人所共知的,包括mini-LED背光對於畫面對比度、亮度的提升,以及在厚度、功耗方面的縮減進化。LCD本身在遊戲應用的高刷新率、回應時間、可變刷新、功耗、厚度、邊框寬度等方面都有持續進步。

OLED技術創新點仍然主要圍繞成本縮減。OLED相關的技術進步方向,當前包括串聯式RGB OLED、磷光藍色OLED emitter、COE (color filter on encapsulation)、MLA (multi-lens arrays)、輔助電極、可變刷新——這些技術都能更大幅度降低功耗。另外面板供應商對G8.5~G8.7代基板的採用,高遷移率、低掩膜數量的IGZO背板,以及非傳統硬式+薄膜封裝(rigid + TFE)都有縮減面板厚度與重量,持續降低成本的作用,雖然其中的不少技術到2024年才會大規模上市。

兩年順風局回顧

2020~2021年總體可謂顯示產業的順風局。2021年產業總體營收達到1,640億美元,去年同期比成長31%。這波漲勢與新冠疫情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在家辦公、上網課之類的需求,在2年時間內推升了筆電產品銷量;需求側短時間內暴漲。2020年加上2021年上半年,顯示產業的產能利用率是在強勢推升的——實際上如果顯示面板所需元件沒有缺失的話,產能利用率還會更高。

供給側在2020年未能快速跟上市場變化,玻璃漲價、DDIC短缺還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持續。這還導致了面板製造商一段時間內專注於產出更高利潤率的產品。這就使得整個產業的毛利率推升到了新的高度。

這兩年顯示產業發生強勢成長的子項主要有兩個:IT面板,其營收2021年佔整體市場營收的29%——2010年的這個值還在20%左右,營收佔比成長的關鍵因素包括價格的上調,以及mini-LED的採用;電視營收佔比達28%,除了面板漲價外,電視面板的面積這麼多年來也在提升。而長久佔據顯示產業最大份額的手機,已經從此前的38%下調到了30%——這大概又是個不怎麼好的訊號。

2019~2021年,顯示面積總體也在變大,平均所有類別的產品顯示器對角線長度這3年增幅7%;其中monitor的值成長5%,平均來到了25吋;電視顯示器對角線變長8%,達到47吋。從面積的角度來看,電視仍然是整個產業佔比最大的類別,2021年佔整個產業顯示面積的69%。

DSCC的資料顯示,此前因為LCD持續了1年的漲價,把京東方送上了面板供應商營收第一的寶座,其營收增幅達到73%,在全產業的營收佔比拉高至19.1%。三星(Samsung Display)則滑落到了第2的位置,緊隨其後的是LG。LCD領域內,前8的供應商2021年營收都有兩位數成長。可見LCD的一波漲價潮給多少企業造成了市場機遇。京東方、LG、友達、群創、華星都是其中的典型。

實際上,由於LCD的長時間漲價,某些原本已經在逐漸關閉LCD製造廠的企業(如LG)也短期內擴張了一波產能,延遲了關廠動作。如果單純看OLED面板類別,2021年三星仍然以59%的份額統治著這個類別的市場。但排位第二的LG拉近了與三星之間的距離,目前LG的OLED市場份額達到了23%。京東方2021年有個顯著成長,iPhone 12/13、華為與榮耀智慧手錶都是其OLED市場成長的顯著動力。

2021下半年事情在發生變化

但2021年下半年,市場就開始發生變化了。其實從供需週期性變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必然。供不應求時,諸多廠商看到市場機會,就開始加大馬力生產,價格還在漲;加上半導體與顯示產業的供應鏈很長,末端需求側已經飽和之時,上游的感知往往還要慢上幾拍,最終會達成供過於求的局面;產業就會開始進入下行期,生產出現收縮…並在一段時間後進入新一輪的供不應求。

但這兩年的市場變數卻比往常都還要多樣,典型的比如宏觀經濟大環境已經不怎麼理想。大環境的不利、產能的持續推進、價格的上漲,都在隨後造成了電視、平板、手機需求量的下降。

2021年幾乎每季產能都有2位數成長,銷售價格因此開始下滑。2020與2021上半年,價格漲幅最高達成172%,於是下半年跌幅最高達到54%,且這一趨勢還在持續。Ross Young此處並未區分LCD和OLED,跌價主體顯然還是LCD。2021年第四季已經成為平面顯示器(FPD)歷史上LCD價格跌幅(環比32%)最大的一季。到今年第一季,LCD電視各類面板均價相比於OLED低了大約6倍。接下來的第二季LCD跌價還會持續,雖然3月的跌幅已經達到非常平緩的狀態。

 

2018年1月-2022年6月不同尺寸的電視面板每平方米價格變化走勢。

(來源:DSCC)

 

需求端實際也沒有有效回應供給端的價格下調,需求端疲軟是主因。實際上,即便是OLED,市場需求情況也並不見得有多好。DSCC最新發佈的OLED出貨報告提到,今年一季度OLED面板出貨量將發生4%的去年同期比下滑,面板營收則將相對持平。即便汽車、顯示器、筆電PC、智慧手錶、平板市場對OLED面板需求量正在飆升,智慧型手機、電視的需求顯著下滑趨勢仍然無法抵擋,尤其手機應用佔OLED市場營收的78%左右。而且還有蘋果(Apple) MacBook去掉touch bar設計等個體事件的不良影響。

DSCC總結需求端疲軟的主要原因包括:(1)各種原因促成的通貨膨脹,包括新冠、美國貨幣政策調整;(2)俄烏衝突,對需求側的直接影響,以及各方制裁措施致能源價格暴漲;(3)中國受到新冠再度衝擊,封控策略影響到了供應鏈;(4)消費市場上IT與電視應用趨於飽和;(5)可自由支配開支減少,源於油價、交通成本、生活成本等的變高;(6)更多政府政策的影響,比如美國加息;(7)消費開支從硬體更多轉向服務。

最終從各國GDP目標下調就能看出宏觀經濟受到的衝擊。與此同時,諸多因素也更直接的導致顯示裝置供應商正面臨成本成長的問題,比如說能源問題導致的運輸成本提升;聚醯亞胺(PI)、透明聚醯亞胺(CPI)、聚酯(PET)等材料成本也受到油價影響;而烏克蘭氖氣停供,短期內本身就對生產製造產生了影響。

回到根本,供需關係的週期性變化,仍是LCD這類產品產能大規模擴張(比分析機構預期中擴張得還要多很多)、價格下跌、供過於求的內因。DSCC尤其提到了IT應用(包括顯示器、筆電、平板等設備)的投資,許多面板供應商此前認為IT市場必將持續上漲。但實際上IT市場於2021年達到了需求頂峰。不少擴充的產能,當前也只能分配給汽車等其他領域。OLED、mini LED (LCD)持續降低成本,實際在IT市場正是一展身手、替換傳統LCD的大好時機。可惜需求量降低,隨即將要面臨的價格戰可能正在到來。

市場參與者對於電視、IT等品類的過分樂觀,致產能利用率並未在短期內下調,供給側,以及面板價格壓力今年下半年都不會小。DSCC因此在4月份的報告中進一步下調了產業2022營收預測資料(-9%→-13%,142億美元),如前所述IT與電視應用會有兩位元數的跌幅;從顯示面積的角度,DSCC的預期則從5%的增幅縮減至3%。

2023和未來預期

強週期產業的特點是漲有時、跌有時。跌完了自然就要開始漲,尤其在技術演進尚未完成的當下。DSCC預期顯示產業的產能利用率將於2022年第三季達到最低谷(艱難期部分fab廠可能會關閉或轉賣);且隨著2023年更少的CapEx投入,產業緩步回暖(電視面板價格反彈),2024年將再度達到頂峰期。

另外2022~2026期間,顯示產品出貨量仍可達成3%的年複合成長率,主要是源於AR/VR、大面積的電子看板、汽車、智慧手錶的需求。DSCC仍然認為2026年IT市場顯示器的出貨量仍低於2021年,不過顯示面積會成長,比如說筆電PC;汽車、電視、顯示器等品類螢幕的面積也會變大。

 

(來源:DSCC)

 

而在營收方面,這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大約在4%左右,主要由AR/VR產品驅動,雖然手機和電視仍會是最大的兩個產品類別。與此同時,隨著OLED、mini-LED、micro-LED等技術的發展及其成本的降低,傳統LCD市場也會呈逐年下降趨勢。DSCC預計,2026年整個產業可回到2021年1,640億美元的營收水準。

本文原刊登於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