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晶圓代工產能年增率收斂至8%

2022-06-28
作者 TrendForce

在設備交期延長前,預估2022及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12吋約當產能年增率分別為13%及10%...

據TrendForce表示,半導體設備又再度面臨交期延長至18~30個月不等的困境,在設備交期延長前,預估2022及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12吋約當產能年增率分別為13%及10%,目前觀察半導體設備遞延事件對2022年擴產計畫影響相對輕微,主要衝擊將發生在2023年,包含台積電(TSMC)、聯電(UMC)、力積電(PSMC)、世界先進(Vanguard)、中芯國際(SMIC)、GlobalFoundries等業者將受影響,範圍涵蓋成熟及先進製程,整體擴產計畫遞延約2~9個月不等,預計將使該年度產能年增率降至8%。

TrendForce補充,半導體設備交期於疫前約莫3~6個月,2020年起因疫情導致各國實施嚴格的邊境管制阻斷物流,但同一時期IDM和晶圓代工廠受惠終端強勁需求而積極進行擴產,交期被迫延長至12~18個月。時至2022年受俄烏戰爭、物流阻塞、半導體工控晶片製程產能不足影響,原物料及晶片短缺衝擊半導體設備生產,撇除每年固定產量的EUV微影設備(Lithography),其餘機台交期再度延長至18~30個月不等,其中以DUV微影設備缺貨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CVD/PVD沉積(Deposition)及蝕刻(Etching)等。

值得一提的是,俄烏戰事及高通膨影響各項原物料取得,以及疫情持續對人力造成影響,也導致半導體建廠工程進度延宕,此現象與設備交期延遲皆同步影響各晶圓代工廠於2023年及以後的擴產規劃。然今年以來,宅經濟紅利退場,電視、智慧型手機、P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持續疲弱致使終端品牌庫存高疊,訂單下修風險也波及至IC設計廠及晶圓代工廠,引發半導體下行雜音。據TrendForce調查,目前各廠仍仰賴產品組合的調整,以及資源重新分配至供貨仍然緊缺的產品,支撐產能利用率普遍仍維持在95%至滿載水位。

觀察2022下半年至2023年,高通膨壓力使得全球消費性需求恐持續面臨下修,然而,從供給端觀察,晶圓代工擴產進程受到設備交期遞延、建廠工程延宕等因素影響而推遲,造成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年增率已收斂至8%。TrendForce認為,在現階段消費性需求疲弱不振的市況下,擴產進程的延遲反倒消弭了部分對於2023年供過於求的擔憂,但部分供給仍然緊張的料件缺貨情況恐怕將再度延長,此時需仰賴晶圓代工廠對各終端應用及各產品製程的多元性佈局,以平衡長短料資源分配不均的情勢。

 

 

 

 

活動簡介
TAIPEI AMPA & Autotronics Taipei X Tech Taipei 2023「智慧領航車聯網技術論壇」邀請來自產業的代表業者與專家齊聚一堂,透過專題演講、現場應用展示以及互動論壇,深人交流智慧交通與車聯網的融合應用,基礎設施以及安全測試與標準化等主題,帶來一系列迎接車聯網時代必須掌握的最新技術與市場趨勢,協助工程師進一步探索充滿無限可能的智慧移動大未來。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