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大時代來臨 2030年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達1,160GWh
2022年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預計約為65Gwh,至2030年可達1,160GWh,其中來自發電側的需求高達七成,是最主要支持電化學儲能裝機的動力來源。

為了實現電力系統的深度脫碳,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利用是根本路徑,在這一過程中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技術,成為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不斷提升的重要支撐。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預計約為65Gwh,至2030年可達1,160GWh,其中來自發電側的需求高達七成,是最主要支持電化學儲能裝機的動力來源。
TrendForce表示,現階段全球發電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但未來隨著全球各國淨零碳排目標的推進,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的佔比將進一步提升。伴隨新能源發電及用電的大規模接入,為克服風光電的間歇性、波動性,整個電力系統將經歷從「電源、電網、負荷」到「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轉變,儲能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儲能技術順勢成為電力系統脫碳新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儲能應用場景涉及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及分散式微型電網(Distributed Micro-grid)等多種電力場景,應用場景的多樣性決定了儲能技術的多元化。其中以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技術,近年來在國內外都獲得了快速發展,應用規模已經從兆瓦(MW)等級的示範應用邁向吉瓦(GW)等級的規模化應用。
具體來看,受益於動力電池快速發展的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鏈已進入商業化成熟期,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同樣也佔據電化學儲能市場主流,市佔率超過90%,但近年來受鋰資源的制約,鋰離子電池的使用成本顯著攀升;鈉離子電池方面,儘管產業佈局還處於初級階段,但相較高價鋰資源,鈉離子電池原料資源豐富的優勢將在大規模應用中逐漸顯現,未來可望與鋰離子電池形成互補;對於液流電池,由於可較好地契合電力系統長時儲能(儲能時長≥ 4h)需求,未來在大容量長時儲能應用場景下也將迎來發展機遇,例如全釩液流電池和鋅溴液流電池原材料易得且易於回收利用,已經進入示範應用階段。
2021~2023年全球店化學儲能市場需求預測(單位:GWh)
(來源:TrendForce)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