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德國老店默克 三大目標攜產業鏈共同綠色轉型
半導體材料大廠默克(Merck)創立超過百年,面對當前業界追求環境永續的大趨勢,他們也訂出三大目標,盼藉由技術跟科技能力,攜手整個產業鏈一起綠色轉型。

半導體材料大廠默克(Merck)創立超過百年,面對當前業界追求環境永續的大趨勢,他們也當仁不讓,訂出「促進人類進步」、「創造永續價值」及「減少碳足跡」等三大目標,盼藉由技術跟科技能力,攜手整個產業鏈一起綠色轉型。
默克桃園廠區每層樓外圍都佈滿綠色植栽,展現公司追求綠色轉型的決心。
(來源:默克)
還未走進默克位於桃園觀音區的桃園廠區,就先被外圍佈滿綠色植栽的設計吸引目光;這棟「綠」意盎然的建築物,兩年前是默克生產顯示器液晶材料的工廠。默克桃園廠廠長、同時也是台灣默克集團永續專案負責人的陳憲廷,娓娓道來眼前的裝置藝術,背後所隱含的巨大意義,「兩年前是鋼柱,設計讓光可以折射來節能,這是要告訴員工公司追求綠色轉型的決心!」
在全球氣候變遷情勢日益嚴峻的狀況下,節能減碳和淨零永續,可說是近年全球各產業最為熟悉的兩個詞彙,如何實現永續目標,更是所有人共同追求且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對默克來說,他們早在多年就已著手發動這場由內到外的「綠色革命」,從最基礎的文化開始,將觀念內化到每個員工腦海中,再向外擴展到研發、製造等面向,也都帶入綠色的元素。
「大家每天做每件事情都先從永續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實現目標。」陳憲廷解釋默克的綠色轉型以文化再造做為第一步的原因,是因為推廣前,一定要讓大家了解這件事重要性的理念,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也讓他們更相信這是對的方向,「疫情告訴我們所有在地球生存的每個人,都互相有關係,為了生存大家必須共享價值。這樣的趨勢,進一步引導我們要把這樣的文化深植員工的腦海中。」
將顯示器變綠視為己任 積極研發綠色材料
2007年加入默克的電子科技事業體顯示器科技液晶研發處長陳澤霖透露,在他進到公司時,公司就已開始從內部建立永續的意識,比如,總部會主動告訴他們哪些材料是有毒物質不能使用,結合綠色理念研發材料,已經內化為研發人員的DNA。陳憲廷也補充說,「材料從德國來,就會做綠色材料的規範給我們,基礎就是符合總部規範的綠色材料。」
結合綠色的理念,默克在2010年獨家推出自主配向-垂直配向(SA-VA)材料,不僅可因應客戶對窄邊框設計的需求,降低產品能耗,客戶導入這樣的材料,就不需要高溫烘烤爐和溶劑,進而簡化製程,製程也更環保。陳澤霖解釋,配向膜需要230度高溫製程,這樣的材料讓面板廠在中段面板組裝(cell)製程的清洗、PI塗佈及烘烤流程都可省去。
看似好處相當多的技術,陳澤霖卻坦言當初推出時「沒人在乎」,不過如今永續概念的帶動下,客戶慢慢回頭來要求提供樣品,近兩年詢問度相當高。另外,他們也運用在液晶裡加入旋光物,增加光的利用率,搭配特殊材料讓小分子能用於聚合物穩定垂直配向(PS-VA)技術,免於受到光破壞,藉此讓面板穿透率增加10%,液晶轉換速度也能維持一定水準,使LED用量可以減少、驅動電流更低,面板更加省電。
旋光物的案子,在默克眾多研發案中是格外特別的存在;因為液晶跟偏光板補償膜都得特別設計,為了特殊規格的補償膜,默克去年直接找上了偏光板廠溝通。「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陳澤霖表示,光和偏光板廠說明好處在哪、為何要做,就耗費相當多的心力,之所以堅持,就是希望能由默克起頭推動技術創新,讓這樣的綠色材料走向標準化。
「默克是最好推動這件事的人,這也是我們的使命,」陳澤霖進一步解釋,特殊規格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很高,客戶對導入特殊規格材料意願相對低,默克最了解個別廠商的需求,也因此最適合扮演促成協作的關鍵角色。他也說,由這件事可凸顯當前的趨勢下,衍生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大家以前是技術要獨有獨佔,現在是要共享資源變成商用材料。」
此外,提到默克綠色材料的代表作,不能不提UB-FFS (Ultra Brightness Fringe Field Switching)高性能液晶材料技術。該技術是讓智慧型手機能有如今高續航力的關鍵技術之一,據默克官網資料,UB-FFS優先配向幾乎垂直於條形畫素電極,未驅動的狀態下,分子會配向於平面中,並垂直於電極方向,驅動狀態下則會切換成平行於電極方向,相較傳統FFS,可大幅增加每個畫素的透光率,估計達15%。
據悉,蘋果就是率先導入UB-FFS的廠商,用於iPhone 8以前的液晶螢幕機種,當他們一採用且展現優勢,引來各家廠商群起跟進。陳澤霖進一步指出,UB-FFS跟FFS僅差在正負型液晶,客戶僅需做配向轉換,換言之,客戶設計不需做大幅更動,只要更改配向過程,「這是最好的例子,幾乎找不到那麼完美的組合,我們也還在找有沒有第二、第三個例子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
默克致力於材料創新,透過研發提升產品效能,幫助客戶在製程與終端產品的綠色轉型。
(來源:默克)
拚永續兼顧獲利 數位轉型巧扮關鍵利器
默克藉文化改革,讓員工能「Think and Act for Sustainability」,每天工作都先從永續的角度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永續,還要能持續推動公司成長。要同時兼顧永續跟成長,默克的重要武器,就是「數位轉型」;他們在2018年起陸續導入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等數位化工具,大量運用數據做為優化製程、研發的參考依據,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默克2018年即啟動數位轉型,優化製造流程,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
(來源:默克)
MES平台在製程的數位轉型扮演關鍵要角,其整合了包括廠務、製程、生產排程數據,廠內人員人手一台平板,透過MES平台可即時監控數據;產線每階段流程的狀態資訊,則全部呈現在一台電視上,讓每個步驟藉由數位工具控管,減少人為控管造成誤差。陳憲廷如此形容,「就像坐高鐵一樣,甚麼時間到哪一站都清楚透明,同仁就可以很快速的移動跟工作,減少能源浪費,人員間也可以增進合作效率,追求永續價值的同時也提升生產品質。」
藉由MES平台,默克桃園廠內人員更能掌握各類數據做分析。
(來源:默克)
MES就像智慧工廠的大腦,整合數據並指揮製造流程,也確實讓整體工作更有條理和效率。為何默克會在2018年超前部署,主要著眼於三大趨勢,陳憲廷透露,「首先是看到半導體業廠內人力越來越少,仰賴很多智慧製造;再者,是著眼未來需要數據化做數據分析;最後以人的角度來看,公司希望人不僅操作,也要可以分析,藉此同步做人才培育養成,能讓員工整體能力獲得提升。」
陳憲廷認為,綠色轉型和數位轉型應齊頭並進,「未來是數位的世界,數位化賦能永續綠色製造,可以幫助綠色轉型更有效率」,由工廠運作先進行數位化,讓流程減少重工(Rework)跟流程重複(Reprocess),避免浪費,也不用再有很多人得用紙張撰寫報告,「這是數位化幫助綠色轉型很重要的階段。」
導入前瞻科技、發動永續專案
從數位轉型到綠色轉型,追求人類的永續和進步,是默克不變的願景,也將是未來幾年持續前行的重要方向。在製造端方面,陳憲廷表示,如何把能耗降到最低仍是重要任務,並將三階段進行製程優化,包括製程設備升級提高效率、讓設備與人工智慧(AI)跟自動化串聯、以及導入低碳的能源方案等策略。
在研發方面,默克結合大數據分析讓數據展現價值,研發出更綠色、特性更好的材料,未來將融入AI、機器學習(ML)等前瞻科技,進一步提升成效。陳澤霖舉例,比如設計液晶的配方,以前都是配出來才知道結果,透過ML援引過去成功跟失敗的經驗,能提升模擬階段的準確率,並更清楚如何達到客戶需求的規格,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讓員工可聚焦在實驗設計跟材料研發上。
為積極朝永續目標邁進,台灣默克今年在內部推動永續專案,針對生態、社會、經濟等三大領域,成立八個工作小組,內部也給員工訂出積極的目標。比如,鑽研經濟相關領域研究的能源生產力工作小組,專注找出如何達到能源使用率提升的解決方案,以求在經濟成長兩倍時,能耗僅需增加一倍,就是陳憲廷所指的其中一個積極目標。
經濟和能耗,過往幾乎是同步成長,如今各自位於天秤的兩端,達到平衡已經很難,要抑制能耗同時維持經濟成長,更是一大考驗。陳憲廷也很清楚,這是個艱難的任務,包括生產製程及能源使用,要做絕佳的調配才能達到,「但公司要獲利才能永續,我們先訂出理想的境界,再來思考如何改變。」在成立工作小組後,默克擬再成立ESG指導委員會,由董事長親自執行符合ESG方針的規劃,更深度的將永續與公司營運扣連在一起。
做為百年老店,默克很清楚追求永續,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透過科學創新和整合供應鏈和客戶,於2030年實現全球10億人的共同進步,是他們擘劃的綠色永續願景。
陳憲廷指出,科學創新部分,將推出更多材料的創新設計;整合供應鏈和客戶方面,目標2030年要減碳50%、80%使用再生能源,未來積極研發新產品、整合價值鏈極力減少工廠碳排放和節能,力拚2040年實現企業碳中和承諾。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子工程專輯》雜誌2022年12月號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