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啟示錄
伴隨特斯拉庫存不斷上升,後期又對市場預測不看好,那麼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是否也是更好的選擇?

最近,關於特斯拉(Tesla)上海工廠停工一事得到了很多媒體與社會界的關注。而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多關注的原因無非跟特斯拉諸多「負面」資訊,以及在新能源車領域的領導地位有關。
12月24日路透社報導稱,根據一份內部通知和兩名知情人士的說法,特斯拉上海工廠當天已暫停生產。該廠當天的早班被取消,工人們被告知可以開始休假了,廠方也未說明具體原因,這比之前12月最後一周停止廠內大部分工作的計畫稍微提前了一點。路透社先前曾披露,特斯拉計畫從12月25日起至2023年1月1日暫停該廠Model Y車型的生產。
對此,特斯拉中國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海工廠2022年仍然保持了高效的生產和優秀產出。整車生產下周(即本周)依計劃進行年度產線維保工作,同時工人經過一年的辛勤工作,因此在產線維保期間也進行人員休整。充電樁等車間都未停線,媒體說的工廠停產也不完全準確。」
實際上,特斯拉一直都存在未完成的大量訂單,在不斷進行技術演進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產能。因此,對於特斯拉上海工廠這一超級工廠停工的原因也導致很多人不同的猜想。那麼,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停工這一特殊案例,能看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哪些發展趨勢呢?
疫情為工廠停工提供「完美的遮掩理由」
有媒體曾報導稱,據內部備忘錄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將於12月25日至1月1日期間暫停生產Model Y;另據知情人士稱,此次暫停生產Model Y是特斯拉先前制定的減產30%計畫的一部分。當時,特斯拉官方否認了這一傳聞,不過,此次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似乎又變相證實了先前資訊的真實性。
2022年,特斯拉為自己定了150萬輛這個「超級」年度銷量目標,不過有消息顯示前11個月特斯拉累積交付僅有100萬輛多一點,即使產能全開,也難保證完整這個年度目標。
為此,特斯拉早在今年10月就率先降價,特斯拉Model 3、Model Y兩款車型全系降價,Model 3最高降價人民幣1.8萬元,Model Y最高降價3.7萬元。隨後,11月,特斯拉又宣佈在11月和12月取車的用戶,還可分別獲得人民幣8,000元和4,000元的保險補貼,實際上這也是變相的降價。12月7日,特斯拉對外發佈消息稱,中國本地消費者在12月購買現車並完成交付,可享受人民幣6,000元現車福利。從其促銷政策來看,特斯拉是有意衝刺年度銷量,但同時去庫存的步伐也是越來越快。
不過,即使在促銷政策的刺激下,特斯拉也未能在比亞迪逆勢加價的操作下奪回主動權,也很大可能說明其銷售已經跟不上產量了。以10月為例,其產量(87,706輛)高出交付量(71,704輛)約1.6萬輛。據瞭解,這是自特斯拉2019年底開設上海工廠以來,產銷差距最大的一次,已經高過今年第三季的總和9,095輛。不過,特斯拉的訂單狀況到底如何,還得等12月的交付資料公佈才能知曉。
據悉,自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德州超級工廠開工後,特斯拉產能迅速上升,再加上加州超級工廠,以及上海超級工廠完成產能升級,特斯拉目前擠壓訂單量正在迅速減少。根據分析師Troy Teslike的說法,特斯拉全球電動車訂單積壓量近月來一直在迅速減少,截至2022年11月30日已降至190,000輛。
Troy Teslike表示,190,000台的數量大約對應44天的產能。Troy Teslike也提供了關於特斯拉統計資料和預測:目前積壓訂單量與10月底的285,000相比大約下降了33%,而這個數字在8月底接近40萬,3月至7月期間接近50萬。如果依照這種計算,那麼這意味著特斯拉目前新車產量明顯超過同期銷量。
毫無疑問,工廠的生產線停產,絕對是一個大事情,也不是輕易說停工就停工。在正常情況下,哪怕生產線低速運轉也能起到很好的產銷平衡,即使產出的車輛也可以庫存,最終實現發售。因此,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停工只能是兩個原因:一是特斯拉庫存已達到非停產不可的地步;二是正如一些猜測的那樣,疫情的快速蔓延讓生產線產生了極高的缺工率,即使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這種高自動化的生產線,也不能保證整個生產線正常運轉。不過,最近新冠疫情在中國急速蔓延,確實也為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以及未能完成年度銷售目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遮掩理由」。
特斯拉正遭遇強勢競爭
不可否認,特斯拉仍然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具有領先地位。但這一地位正遭遇強勢競爭,特別是在中國,伴隨著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車勢力的崛起,也在不斷的蠶食特斯拉的市佔。
其中,比亞迪正成為特斯拉主要競爭對手。在特斯拉去庫存降價相反,今年11月比亞迪在其官方微博發文稱,將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人民幣2.000~6,000元不等。相對其他車企紛紛降價,比亞迪這一反向操作,確實讓其成為眾多車企中的一股「逆流」。
實際上,比亞迪此番操作一是希望在新能源補貼政策即將結束之前,透過漲價的形式提前鎖定一些消費者,進一步積累訂單;二是利潤最大化的訴求,據今年9月的媒體報導資訊,比亞迪的訂單量很大,其訂單積壓量已達到70萬輛,而目前比亞迪單月產能大概是20萬輛左右,消費者眼下等待提車的時間長達3~6個月不等。有充足的訂單量為支撐,比亞迪很自然會有提升利潤的訴求,而提前宣佈漲價,也給消費者預留了充足的考慮時間。當然,逆勢提價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比亞迪對自身的足夠的自信。
今年11月中,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車正式下線。截至11月30日,比亞迪今年新能源車已累計銷售超過160萬輛,11月單月出口數量首次破萬,整體新能源車累計銷量超過310萬輛。
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領域擁有20多年的技術累積,掌握電池、馬達、電控及車規級晶片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包括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台3.0等領先技術,這讓比亞迪對行業的技術變革和戰略佈局,有著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也讓比亞迪依託這些核心技術,實現了加速拓展新能源乘用車的海外佈局。
除了比亞迪之外,新能源車產業鏈紛紛擴產,2023年產能還會繼續快速成長,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也會愈加激烈。而「新能源支持政策倒退」之後,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趨勢很大可能會趨緩。
2023年世界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除了比亞迪等強勢競爭之外,全球經濟通膨及一系列的政治地緣因素仍將是新能源車市場成長的最大阻礙因素之一。
12月14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0個基點到4.25%~4.50%之間。今年以來,Fed已累計加息425個基點。2022年以來多次加息,其中4次連續加息75個基點,創造了40年以來最激進的加息方式。Fed希望在控制通膨的基礎上,實現美國經濟的「軟著陸」,但美國很大可能因物價飛漲、房地產價格高、民眾消費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進入階段性的衰退,同時也將對全球經濟回暖帶來不利影響。
歐洲受俄烏衝突、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因素疊加影響,經濟成長遭遇更加猛烈的衝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歐元區、英國經濟面臨較大成長壓力。
整體來看,由於Fed的持續加息將導致全世界央行加息跟進,進而各國採取更嚴格的貨幣緊縮政策。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投資驟減、失業率提升,老百姓入不敷出,儲蓄大於消費,必然將大幅度減少汽車等高階 消費支出,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難免會受到拖累。儘管伴隨疫情政策放開,2023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但新能源補貼政策取消之後,新能源車消費必然會受到影響。
實際上,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也一直在表達對2023年的擔心。當地時間12月22日,馬斯克在推特空間的音訊聊天室表示,從現在開始大約兩年之內,他將不再出售特斯拉股票,馬斯克說自己預見到2023年經濟將陷入「嚴重衰退」,消費者需求將降低。
從特斯拉的股價表現來看,自從9月以來,僅僅3個月的時間,特斯拉從313美元,跌到只剩下123美元,跌掉了60%,而特斯拉股票大跌正是來自於市場對2023年的判斷。即使馬斯克承諾不再出售特斯拉股票,但特斯拉2023年的市場,就連他自己也不看好。因此,伴隨特斯拉庫存不斷上升,後期又對市場預測更不看好,那麼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是否也是更好的選擇?
最近,英特爾(Intel)、亞馬遜(Amazon)、Meta等全球巨頭掀起的「裁員潮」,特斯拉是否也有可能捲入其中呢?
本文原刊登於EE Times China網站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