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2023年:值得關注的科技產業大勢
在新的年度一開始,我們更有充份的時間掌握在2023年值得關注的科技產業趨勢與預測...

過去幾年來,我每年都會發表對於過去一年來的重點技術回顧,然後再對於來年的科技大勢進行預測。這種節奏在概念上是很合理的——畢竟,本著「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的精神,人們傾向於在預測未來之前回顧過去並從中吸取教訓。
今年,我嘗試將這一順序顛倒,以便爭取更多時間來觀察產業情勢。因此,在新的年度一開始,我們更有充份的時間掌握在2023年值得關注的科技產業趨勢與預測。事不宜遲,就按照這些科技業界大事最初從我大腦海中浮現的順序來談吧!
半導體限制與發展步調不一致
一年前,回頭看看即將結束的2021年,我曾經寫道:
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從半導體晶圓廠到零售商貨架上的成品系統,都受到人力短缺和其他限制因素的破壞,再加上全球持續封城與隔離等限制措施以防堵COVID-19疫情擴散。考慮到大量的新市場需求,特別是來自加密貨幣「礦工」(例如顯卡)的需求,可以說成為產品規劃師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職缺。
值得慶幸的是,一年後的我們儘管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至少也都處於一個更好的位置了。對於企業來說,改善的程度在某方面取決於所經營的技術部門關注於哪些特定市場領域及其於該市場的規模或影響力。
那麼,2023年的技術產業會是什麼樣貌?很諷刺的是,一些半導體似乎已經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特別是那些:
- 原本具有高聲量;
- 商品化本質;
- 這兩個因素轉化為多家(大型)供應商的參與。
具體來說,我指的是記憶體,包括揮發性的DRAM和非揮發性的NAND快閃記憶體(Flash)。其價格隨利潤一起暴跌,轉化為客戶的喜悅和供應商的焦慮。在某種程度上,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作為NOR Flash記憶體產業的資深「觀察家」,我對此類產業週期性的興盛與蕭條循環已經非常熟悉了。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COVID-19效應只是把這一興衰正弦波曲線的正常長度拉長了。
相形之下,量少、商品較少的產品恢復供應穩定的速度較慢,因此我們可能會繼續週期性地聽到汽車生產線因為IC短缺或無法取得而關閉的情況。
比特幣挖礦市場的低迷使繪圖處理器(GPU)領域(晶圓和其他晶圓廠、測試和封裝設施等資源的另一個大量消費市場)恢復了一些表面上的正常狀態,但我懷疑這種情況是否能延續到新的一年。英特爾(Intel)似乎終於讓其製造業務步入軌道,儘管經過了多年的反覆延遲,這應該能夠穩定(並最大化)其現有晶圓廠的產量,無論是為了自家公司還是為其剛起步的代工服務期望。
也就是說,美國最近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可能還無法在2023年轉化為顯著增加的供應(來自英特爾或其他公司),因為建造、組裝新晶圓廠並使其投入生產與量產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及具備充份的水和電來「餵養」。也就是說,世界半導體晶圓廠的大部份產量將繼續仰賴亞洲,特別是南韓和台灣(前提是經濟、軍事和/或政治衝突不至於限制晶圓外流)。
環境問題日益嚴峻
製造晶片非常耗費資源,特別是因為它涉及到電力和水的消耗(順便說一下,資料中心的營運也是如此)。看看美國的晶圓廠,您會發現其中很大一部份晶圓廠都位於亞利桑納(Arizona)、新墨西哥(New Mexico)和猶他(Utah)等州,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特徵,例如擁有大量可用的平坦土地、相對較不受地震影響等等。遺憾的是,任何關注美國西部近期天氣趨勢的人都知道,當地的水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因為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每年都在提前變成涓涓細流,即使是在一般的豐收時期,它的平均日流量也會減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淡水短缺並不只是西方國家(甚至美國)獨有的現象。例如,就在去年,台灣一度陷入嚴重乾旱,甚至必須思考優先考慮農業用水還是台積電和其他晶圓廠的半導導體用水。
當然,以前也發生過乾旱,但即使是持懷疑態度的人也越來越難以忽視整體趨勢:地球正在變暖,而人類活動是其根本原因。這導致我們使用電力:諷刺的是,需求的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暖化(導致更多使用空調的需求…泡沫、沖洗和重複…),特別是當使用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生電力時。誠然,向太陽能、風能、水力(我是指潮汐和海浪,而非水壩)和地熱能等「綠色」能源的過渡正在進行中(受到重新擁抱核裂變等更具爭議性能源的支持),但為了將峰值溫度升高保持在1.5°C目標以下,這種轉變所需的速度要慢得多,專家認為,超過該目標對人類、物種和我們的星球造成的後果將更加可怕。但人類是否願意為此改變生活方式,以免超過(最好是低於)這個門檻?
坦白說,我感覺比平時更加憤世嫉俗,因為在我寫下這些話時,今年的聯合國(UN)氣候變化大會將進入週末「加時談判」,因為看不到任何有意義的突破。隨著COP27的進展,國家之間以及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分歧似乎越來越明顯。過去預防全球暖化的承諾正轉變為日益激進的地球工程干預建議,以及關於最小化、減緩和適應的討論;《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近一期即以環境為主題,從它具有先見之明的封面也有效地以視覺傳達了這一點:
因此,儘管在我們周圍有著越來越多的颶風、洪水、乾旱、森林大火和各種極端氣候且越來越強烈,但是否足以提醒我們對蓋亞(Gaia)這個大地女神及其居民做了什麼?在2023年,我們還要繼續走向不可挽回的生態災難嗎?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可預測
最近美國剛完成了期中選舉並導致政府陷入分裂,事實上,民主黨仍然控制白宮和參議院,而共和黨則在眾議院佔多數席次,這對於已經批准的《農村寬頻擴展法案》(Rural Broadband Expansion Act)、《基礎設施投資》(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和《就業法案》(Jobs Act)以及上述的《CHIPS和科學法案》以及《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可能幾乎沒有影響。CHIPS法案對於科技產業的好處已在討論中,而前兩項法案的優勢也很明顯,包括擴展寬頻基礎設施,以及其所帶來擴展新的和現有寬頻服務用戶的技術。
…繼續閱讀請連結EDN Taiwan網站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