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元件假貨的3個建議
即使是在如電子元件這樣的高科技產業裡,隨著造假者的手段越來越老練,假貨現象層出不窮…

在現代商業史裡,造假者無處不在,他們唯利是圖、經驗老道。即使是在如電子元件這樣的高科技產業裡,隨著造假者的手段越來越老練,假貨現象層出不窮,企業準確判別假貨的難度大大增加,對供應鏈也帶來潛在風險。是時候讓供應鏈人員提高辨別真偽元件的能力了!
電子元件的造假手段正在不斷演進。在過去,造假者野蠻地將完全不同元件組合在一起,然後把它們當作稀有商品出售。通常,買家會將舊零件誤認為新零件,將通用型的消費級零件誤認為工業級零件。這些造假者的主要目的是欺騙顧客夠長的時間,以便使貨款儘快到帳。
但現在,由於造假手段不斷提升,正品與贗品之間的差別已經無法用肉眼辨別。同時,市場中流通著更高等級的假冒元件。以2021年為例,國際電子經銷商協會(ERAI)報告了101起電匯(wire fraud)欺詐案件,這遠高於2020年的70起和5年前的17起。所以說,由於假貨導致的供應鏈風險幾率也大大增加。
在電子元件市場,買家應對假貨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即「只購買授權或特許經銷元件」。但近幾年來晶片短缺嚴重,長期穩定地從授權經銷商採購元件的難度也不小。所以在識別假冒元件方面,筆者提供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學習有關假冒零件的標準。電子元件產業圍繞假冒零件制定了許多標準,目前有超過20個針對不同產業和供應鏈領域的標準。買家需要瞭解這些不同標準的範圍和重點,例如,當買家要求分銷商根據特定標準進行測試時,請買家確保自己瞭解相關測試的要求和原理。
第二,買家必須瞭解自己的條款和條件。請務必閱讀並理解採購合約的條款和條件。通常情況下,一份標準合約裡包含著許多元件的具體參數,這些參數會直接說明元件的很多資訊,包括廠家、生產時間、批次等等。如果買家對元件參數不瞭解,就有可能造成不合理的採購計畫,比如某合約裡要求某個元件的使用壽命不能超過18個月,但該元件在4年前就已經停產了。這會給買賣雙方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上下游都可能會懷疑還有哪些標準和要求被遺漏了。
第三,關注人際關係。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老派,但拿起電話與人交談對建立信任關係大有幫助。因為電子郵件經常被忽略,而翻譯過程中又會丟失一些重要資訊。所以,透過真實的溝通去瞭解每一個供應商,這是減少假冒現象的一個關鍵。與此同時,不要忘記與內部工程師建立良好關係,他們可能會幫助你建立一個創造性的方式,去共同管理那些緊缺的元件。
造假者往往會「盯上」那些急於求成的買家。所以,買家寧願花點時間去瞭解當下的行情,並尋找解決方案,也不要從一個未知的供應商那裡冒險採購。如此一來,你將節省時間,並不斷提升辨別真偽元件的能力。
(參考原文:3 Tips to Thwart Counterfeiters,by Gary Beckstedt)
本文原刊登於國際電子商情網站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