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OLED材料產值可望上看30億美元

2023-04-12
作者 TrendForce

2022年全球OLED材料產值已達22.3億美元,年增逾3成,隨著品牌廠的推波助瀾,至2025年產值將上看30億美元…

TrendForce「AMOLED技術及市場發展分析」研究報告顯示,作為新一代的顯示技術,OLED不僅逐漸站穩手機市場的主流地位,同時也開始跨足其他應用。OLED有機材料身為產業鏈的核心材料,佔手機面板製作成本約23%。隨著滲透率的提升,2022年全球OLED材料產值已達22.3億美元,年增逾3成,隨著品牌廠的推波助瀾,至2025年產值將上看30億美元。

從結構上來看,OLED發光材料可分為高分子及小分子OLED材料,高分子材料對有機溶劑溶解度較差,導致光色不純、成膜均勻性不佳而影響效能。不過若搭配印刷製程,其高開口率的優點,可以填充較多的材料,藉此彌補高分子材料壽命及效率不佳等問題。小分子材料光色較純及亮度也較高,應用在大世代OLED產線,但目前尚受限於FMM及蒸鍍機世代的發展進度。

OLED有機發光材料的生產流程是由原料單體合成中間體,再加工形成OLED昇華前材料,最後昇華純化達到OLED終端材料。一開始的原料經由化學合成形成中間體,毛利率較低約10~20%,此部分供應主要來自中國廠商如奧來德、瑞聯新材、阿格蕾亞、萬潤股份提供。終端材料是直接通過昇華前材料純化來生產,其結構在後續生產不會發生改變,因此其化學結構及製程、配方均為終端材料廠商的核心機密。昇華後的純度要求非常高,相對技術壁壘較高,所以材料毛利率也高達60~70%,其核心技術和專利均集中在海外少數廠商。隨著市場蓬勃發展也帶動上游材料廠商發展,逐漸突破海外專利技術屏障,部分中國廠商已實現昇華前材料和終端材料的量產並開始積極打進供應鏈帶動業績攀升。

 

OLED有機發光材料生產流程。

(來源:TrendForce)

 

OLED元件架構除電極外,中間的OLED有機發光材料包含主體材料(發光層)、客體材料(摻雜物)、功能層材料(具電子傳遞性或具電洞傳遞性)。紅色主體材料是杜邦、LG Chemical為主,綠色是三星SDI、默克,紅綠磷光摻雜材料因為專利壁壘被UDC壟斷,藍光螢光材料之前主要供應商為出光興產、默克,最近LG新一代OLED evo TV則是使用有效提升藍色發光效率的氘藍,是由杜邦與LG Chemical提供,其昇華前材料則是由瑞聯新材供應。

其他的功能層材料除了原本的德山集團、出光、LG等大廠外,目前已有中國廠商進入市場供應,如萊特光電的紅色Prime。為了解決藍色一直以來的壽命問題,除了三星、UDC預計在2024年將藍色磷光商用化之外,許多新技術如一家韓國材料公司Lordin專利提出的Zero Radius Intra-Molecular Energy Transfer (ZRIET)因為能量轉移效率取決於主體和摻雜材料之間的距離,當距離接近於零,則分子的量子效率將完全沒有影響,所以藉由控制材料內部分子之間能量轉移的速度,來提高效率。Lordin材料合成了一種材料,既能維持主體和摻雜材料的各自特性,又能高效的能量傳輸率保持不變,預計較先前的OLED效率提升4倍。

TrendForce認為,下一階段行動終端產品的開發方向將從折疊往智慧穿戴、IT、車用拓展,對OLED元件的效能要求將更加嚴峻。受惠於品牌加持,面板廠的布局也逐漸明朗化,目前LG、三星、BOE無不積極的爭取Tokki G8.7蒸鍍機的優先權,為的就是在應用的拓展中取得先機。除了藍色磷光的商用腳步加快,加上更多創新的技術概念,如三星搭配ULVAC研發的垂直蒸鍍、光刻製程的eLeap、提升開口率的印刷製程,也為未來OLED在顯示器的版圖擴張增添新的動力,同時隨著中國材料廠商使用率提升,成本將更具競爭力。

 

中國OLED材料主要廠商。

(來源:TrendForce)

 

 

 

 

活動簡介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贊助廠商

發表評論

訂閱EETT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