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程SoC類比IP整合挑戰 自動化工具不可少
越來越多具備異質電壓域的系統單晶片(SoC)設計從客製化類比IP轉向自動化實作,因此設計工程師不必再擔心手動類比客製化導致的進度落後。

越來越多具備異質電壓域的系統單晶片(SoC)設計從客製化類比IP轉向自動化實作,因此設計工程師不必再擔心手動類比客製化導致的進度落後。這種方法也能在晶片設計流程中為工程師節省數個月時間,同時讓類比電路不容易被晶片上的周遭情況影響。
必須注意的是,自動生成的類比IP不等同於現成的類比IP;類比IP產生器是將先前生成的客製化設計功能區塊導入設計流程,利用特製工具在幾個小時內打造合適的IP,因此能節省大量的整合所需時間與精力。
半導體工程師在分析其解決方案時所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是關於當從某個晶片製程節點轉移到另一個時,類比設計能微縮多少。也就是說,有些特定的類比功能區塊無法充分微縮到更小的IC製造節點。此外,雖然在當代SoC中,數位邏輯區塊變得越來越便宜,並非所有類比功能都可以被經濟地整合。
「一旦你開始選擇不同製程,速度、功耗,以及成本也會成為關鍵設計考量;」新思科技(Synopsys)物聯網(IoT)策略行銷經理Ron Lowman表示:「雖然部份類比設計能利用標準的CMOS設計,更小的物聯網設計會需要特殊製程技術,這成為設計類比IP時的關鍵因素。」
圖1:SoC設計的類比/混合訊號IP (左下)必須符合晶圓廠的製程節點要求。
(來源:Synopsys)
在這個「十字路口」,IP供應商與半導體晶圓廠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非常重要。以美國IP供應商Analog Bits為例,該公司提供高性能基礎類比功能區塊,最近被來自韓國的晶片設計服務業者SEMIFIVE收購。Analog Bits在2022年初加入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FS)的IP聯盟,支援英特爾的時脈/感測器與I/O元件16奈米(nm)製程。
Analog Bits也曾宣佈其IP支援GlobalFoundries的12奈米12LP製程節點,以及其類比與混合訊號可支援台積電(TSMC)的4奈米與3奈米製程節點的訊息。
類比IP的未來挑戰
雖然從高度手動的類比設計流程轉移至自動化生成類比IP功能區塊程式碼,能節省大量時間,以及整合所需精力,其中也有許多挑戰──特別是當晶圓廠持續朝著更細微節點邁進。
半導體晶圓廠每六個月就邁進新一代製程技術,那不只是前一代節點的縮小版,而是越來越複雜並且在結構上與前一代完全不同。台積電在2022年度技術論壇發表的最新N3製程FINFLEX技術就是一例。
好一段時間以來,轉移至更小節點被視為類比設計領域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這使得最近IP供應商們對4奈米與3奈米製程的支援訊息公佈備受矚目。當主要為數位電路設計的製程節點進一步微縮,類比工程師必須要採取不同的做法。
在先進節點從FinFET轉向環繞式閘極(GAA)電晶體架構,也會帶來像是電容補償等獨特的工程挑戰。因此,在這些先進製程中的類比整合會需要更高水準的混合訊號電路創新。此外,4奈米與3奈米節點的類比與混合訊號,也會需要新型工具鏈來補充傳統SPICE模擬軟體工具。
「類比模擬軟體需要持續強化其模型解析器,以支援最新、最先進的製程節點;」Siemens EDA的類比/混合訊號(AMS)部門產品/行銷暨業務開發主管Sathish Balasubramanian表示:「這相當重要,因為類比模擬軟體被用來特徵化標準單元庫,那將成為新晶片的基礎數位功能區塊。」
圖2:更細微節點的類比/混合訊號IP需要新一代的設計工具鏈。
(來源:Siemens EDA)
除了EDA工具鏈,由類比/混合訊號IP供應商提供的工具組合,也對設計流程的快速追蹤、簡化以及風險降低至關重要。這意味著IC開發者不需要搞清楚如何在他們的SoC設計中整合那些IP功能區塊。
(參考原文:Analog IPs Automate Integration, Tune to Fab Nodes,by Majeed Ahmad)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子工程專輯》雜誌2023年4月號
從無線連接、更快的處理和運算、網路安全機制、更複雜的虛擬實境(VR)到人工智慧(AI)等技術,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個嵌入式系統中發揮更關鍵功能。「嵌入式系統設計研討會」將全面涵蓋在電子產業最受熱議的「智慧」、「互連」、「安全」與「運算」等系統之相關硬體和軟體設計。
會中將邀請來自嵌入式設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代表廠商以及專家,透過專題演講、產品展示與互動交流,從元件、模組到系統,從概念設計到開發工具,深入介紹嵌入式系統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創新和關注重點,並深入分享關於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經驗、成果以及遇到的實際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