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全球自駕領域8大關鍵公司
在本篇文章中,將瞭解從事自動駕駛開發的相關公司,這些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並已取得相關進展。

自駕車擁有多種形式,無論是遵循固定路線的巴士系統,或是一輛能完美自動倒車的汽車。自駕車已成為眾所周知的未來趨勢,許多公司也正積極努力確保全自駕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常態。
雖然許多車輛具有緊急煞車和自適應巡航控制等自動駕駛功能,但目前在道路上要看到全自駕車輛仍非常罕見。英國計劃到2025年推出自駕車,雖然美國沒有任何州訂定禁止自駕車的具體法律,但自駕車仍僅限於Waymo和Cruise等公司的試營運車輛。特斯拉(Tesla)則希望在2023年的某個時間點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全自駕測試版車輛。
雖然可能出現時間的延遲,但考慮到技術和工程的發展速度,全自駕已是大勢所趨。
為何要研發自動駕駛?
那些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的情節正迅速成真,在自動駕駛的六個級別中,所有級別和類型的自動化都圍繞著提高一個關鍵領域而建立,那就是安全性。
將近90%的車禍都是由駕駛的不當行為造成,因此透過提高車輛的自動駕駛程度可具體降低該百分比。更安全的道路會帶來有益於其他駕駛領域的額外效果、更少的車輛事故將減少交通堵塞並降低維修成本,使自動駕駛的未來更具成本效益,這將有助於節省燃料及減少排放,也會對環境產生正向的連鎖反應。
未來如果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就不再需要駕駛的監督,這意味著目前需依賴他人才能出行者將擁有更大的駕駛自由度,殘疾駕駛尤其如此。2012年Google (現在的Waymo)為法定盲人Steve Mahan提供了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的機會。汽車使用感測器完成所有工作,將駕駛安全地定位在道路上,並自主決定何時轉彎、剎車和離開交叉路口。這次「試駕」讓Steve不須下車便能購買食物,並可帶領他去取乾洗衣服。
Steve評價此經歷時表示:「這是獨立出行的希望,這些汽車將改變像我這樣的人的生活前景。」
在本篇文章中,將瞭解從事自動駕駛開發的相關公司,這些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並已取得相關進展。
特斯拉
特斯拉由Elon Musk於2003年創立,是最受歡迎的電動車製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提供其所謂的全自駕車的公司。
其自動駕駛技術被命名為Autopilot,這是一種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具備許多自動駕駛功能。當Autopilot於2013年首次推出時,Elon Musk表示:「Autopilot是飛機上的好東西,我們應該也應用在汽車上。」
目前的系統包括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動轉向、自動停車、自動變換車道,甚至自動停車和召喚等功能——即使在停車場,也可以呼叫汽車來找你。雖然這聽起來確實像是未來車,但特斯拉積極鼓勵用戶確保即使在Autopilot處於運行狀態時也能集中注意力。在啟用Autopilot之前,必須同意「始終將手放在方向盤上」。如果車輛認為沒有這樣做,則會發出一系列視覺和音訊警告,最終在剩餘的旅程中無法使用 Autopilot 功能。
在美國,特斯拉向任何願意付費者提供全自動駕駛Beta版,雖然它可使用,但尚未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正如特斯拉網站上所示:「自動駕駛、增強自動駕駛(Enhanced Autopilot)和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旨在與全神貫注的駕駛一起使用,駕駛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並隨時準備接管。雖然這些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強大,但目前啟用的功能並不能使車輛自動駕駛」不過,特斯拉正在突破技術和監管框架的界限,並有信心早日實現其目標。
Cruise
Cruise是一家位於加州的自駕車公司,成立於2013年,是通用汽車(GM)的自動駕駛子公司,並且是其自駕工作的核心。自成立以來,Cruise在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並擁有包括微軟(Microsoft)和本田(Handa)在內的眾多投資者。在此期間並獲得加州的無人駕駛部署許可證——這意味其可使用無人駕駛車提供公共計程車服務。
Cruise目前正擴大其自駕車隊,目標是讓駕駛更順暢、更方便、更安全。為實現此目標,Cruise在其車輛中使用了一種名為Webviz的數據可視化工具,該工具使用程式碼密集型演算法來預測行人、其他車輛,以及車輛周圍區域內任何事物的移動。Webviz使用這些數據立即決定汽車應該採取何種行動,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工具,使用越頻繁就能達到更好的成果。有鑑於Webviz的潛力,其初雖是作為自駕車的工具而擴展,但自推出以來,Webviz已成為開源軟體,現在可用於許多其他產業,最著名的便是機器人技術。
理想汽車(Li Auto)
理想汽車是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這家由李想創建和擁有的公司(有時被稱為 Li Xiang)使用增程器作為電動車的電源,這意味其可行駛更長的距離而減少停車充電的需求。該公司的重點是「為家庭創造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為實現此目標,其所有車輛都配備了「智慧空間」三維空間交互體驗,包括4D沉浸式音訊、影像系統和五螢幕(five-screen)互動視窗模式,這意味著無論坐在車內的哪個位置都擁有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透過與多項ADAS功能相結合可帶來未來的駕駛體驗。
除了「智慧空間」,理想汽車還在其車輛中推廣智慧駕駛。透過使用配備光達(LiDAR)的理想L9,其車輛包括高性能攝影鏡頭和智慧駕駛平台,以提高這些車輛在道路上的安全性,該公司正積極努力改良此特性。
Telechips
Telechips為韓國企業,成立於1999年,專為自駕車和ADAS系統開發SoC產品。目前已是業界成功的企業並在全球設有多個辦事處,包括日本、中國、美國、德國和新加坡。
該公司產品不僅用於數位機上盒和音訊播放機,還將精力集中在車用半導體上,以增強未來汽車的資訊娛樂和「駕駛艙」;其晶片最主要用於智慧汽車解決方案。這些產品非常彈性,可支援多種作業系統,包括Android、Linux和Windows。
德州儀器(TI)
成立於1930年的TI是本文中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主要設計、製造、測試及銷售類比和嵌入式半導體。這些半導體用於所有市場,包括工業、個人電子、通訊、企業系統,以及對本文而言最重要的汽車。
TI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半導體提供更實惠的電子產品,並透過其產品改善應用和市場,從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使其成為全球銷量前十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並在類比半導體業界中佔有最大的市場佔有率。
TI的汽車產業正努力改良ADAS系統、資訊娛樂系統、電子產品、照明,以及其面臨的任何挑戰。其ADAS系統解決方案專注於安全和駕駛自主性,利用光達、雷達、超音波、汽車360度攝影鏡頭和智慧感測,TI 旨在取得成功並快速創新,「為未來的道路做好準備」。
瑞薩電子(Renesas)
瑞薩電子是一家日本類比、電源和嵌入式半導體製造商,於2002年由三菱電子(Mitsubishi Electric)、日立(Hitachi)和NEC合併而成。其業務從研發開始,並處理從半導體產品銷售和服務的整個過程。
瑞薩的關鍵訊息很簡單——「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旨在透過將自身確立為全球領先的進步和現代半導體公司來實現此目標。其產品涵蓋未來汽車的所有領域,從ADAS和自動駕駛,以至於安全、資訊和電動駕駛。其 R-Car SoC是許多資訊娛樂和ADAS解決方案的基礎,多年來並持續採用Imagination基於 PowerVR架構的GPU。
小鵬(Xpeng)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的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加州、亞洲以及歐洲的許多地區設有辦事處。其旨在探索機動性的全部潛力——從電動車到飛行汽車。其核心信念很簡單:「技術將改變行動的未來」。小鵬希望透過在其車輛中使用整合的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將自身定位為智慧出行的領導者。
透過其車載智慧操作系統Xmart OS,小鵬汽車將自己提升為智慧駕駛輔助架構、ADAS和自動駕駛進步方面的全球領先公司。其作業系統改進包括冥想模式、遙控停車、自適應巡航控制、變換車道輔助、代客停車輔助,甚至還有在疫情期間推出並保留至今的高溫抗菌功能。隨著每一次操作系統更新,小鵬汽車都構建著一個系統,讓我們離完全自動駕駛體驗更近。
Waymo
最初是Google的自動駕駛專案,現已發展成為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子公司。需要強調的是,Waymo並不製造車輛,但它是一家擁有大量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資源及專業知識的科技新創公司,正是這一點讓Waymo成為Jaguar及Chrysler等製造商的密切合作夥伴。
Waymo聲稱,與其他主要的自動駕駛計劃相比,其行駛了更多里程並且總體事故發生率更低,其於亞利桑那州經營共乘服務並令人印象深刻。Waymo也是少數鼓勵其備援司機將手從方向盤上拿開,甚至坐在後座上讓「Waymo Driver」完成所有事情的公司之一。
Waymo Driver使用從其感測器收集的複雜數據,透過機器學習來識別周圍的事物——識別騎士、行人、其他車輛,甚至道路施工。它還回應所有交通訊號和標誌,使用此資訊可協助Waymo駕駛即時預測事物,從而實現快速反應並最終獲得更安全的駕駛體驗。Waymo還有其他自動駕駛專案,例如其「Waymo Via」自動駕駛卡車送貨服務。
未來是屬於自駕的時代
有鑑於這些公司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2030年自駕車將成為主流的出行方式。隨著此成長趨勢,我們都將享受到擁塞減少、更清潔的環境,以及更安全的交通所帶來的好處。
上述公司及其他業者,正努力將自駕車從新奇技術或奢侈品轉變為所有人的日常選擇和道路必需品。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的力量,我們從這些公司看到的一切將很快成為現實。




訂閱EETimes Taiwan電子報
加入我們官方帳號LINE@,最新消息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