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RISC-V最近幾年在全球開源硬體社群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大學、研究機構、晶片廠商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採用和支持這一有希望與Arm抗衡的指令集架構(ISA)…
近來在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元宇宙」(Metaverse)了;社交網路平台巨擘Facebook甚至宣佈將(母)公司名稱改為「Meta」,積極展現引領此一新興應用發展的企圖心。元宇宙最早是出現在90年代美國科幻小說《Snow Crash》的名詞,描述一個存在於網際網路、由人類透過虛擬實境技術在其中活動/互動的虛擬世界;看來Facebook──應該是Meta公司──就將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以當前龐大的社交網路使用者為預設的「子民」,建構一個由他們訂定規則與標準,擁有無限可能(商機)的世界。
或許定義不太相同,與元宇宙類似的概念其實在數位技術普及化的今日頗容易可見,像是從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就獲得無數玩家支持的各種線上角色扮演遊戲(RPG),以及在疫情期間越來越受歡迎的虛擬展會、研討會平台等等…跟「宇宙」比較起來,這些「世界」顯然是規模小了許多,仍然創造了許多新商機,也因此激勵相關技術的創新,以及各式各樣圍繞著那個「世界」的周邊產品與服務。
一個虛擬世界需要具備足夠吸引人的功能與特色,打造注重使用者體驗的舒適環境(介面),也需要建立完善、清晰的規則,才能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繁榮。若虛擬世界要持續擴張其版圖以及多樣性,「開放」會是很重要的元素,如果進入門檻太高、太過封閉,就不容易獲得各方夥伴的呼應加盟;而只有不斷吸納更多的創新能量,才能為這個世界帶來豐富多彩的景致。
「元宇宙」如此,一個技術生態系也是如此。本期《電子工程專輯》在封面故事中報導的RISC-V核心MCU市場,就是因為以開放概念在短時間內蓬勃發展的一個最佳案例。這種打破了傳統處理器技術領域規則的新架構,一開始產業界仍對於它能否複製開放源碼軟體社群的成功而抱持觀望態度,然而儘管面臨重重挑戰,因為天時(AIoT、邊緣運算…等應用的強勁成長)、地利(因中美貿易戰而衍生的G2形勢)、人和(獲得了眾家業者支持)俱足,如今儼然已經長成能與稱霸市場數十年x86處理器陣營、以及擁有龐大支持者Arm核心處理器陣營分庭抗禮的強勁對手,甚至影響了老牌業者們跟著擁抱「開放」。
RISC-V是2010年才誕生、源自於一個大學研究專案的技術架構,它能有今天的茁壯,或許有一部分來自運氣,在這個生態系中眾多新創公司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艱難的勇氣,積極掌握市場契機展現技術實力,是關鍵的幕後原因。在本期雜誌中,我們也實況報導了第一場「EE大師論壇」的內容,這是搭配由我們的出版集團ASPENCORE所主辦、即將於11月中旬揭曉得獎名單的首屆「EE Awards Asia-亞洲金選獎」配套活動,邀請到多位電子工程領域的重量級人士與來自多家領導廠商的專業講師,分享對市場與技術趨勢的洞見並為產業發展方向帶來啟發。我們希望能藉此激勵更多的創新,也邀請讀者們與我們一起期待與見證未來更多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