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邊緣運算實現更環保、更安全與高效的社會

作者: EE Times Taiwan

將AI導入連網裝置的強烈需求,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快速演進,如今的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不僅能為使用者終端提供具備一定水準機器學習、推理決策能力,又能將私有資料安全儲存於本地,高效率支援日常業務運作與生活需求的智慧功能,而且從較大型的生產設備到只靠電池運作的小型可穿戴產品或感測器,都可以是新一代AIoT世界的一員。

21世紀初期,當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逐漸成為顯學,對於「萬物連網」概念越來越熟悉的人們應該很難想像,這個世紀才過去五分之一,聰明絕頂的工程師們已經在IoT前面加上了一個字母A,讓原本「遠在雲端」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降落凡塵,在所謂的網路「邊緣」實現真正無所不在的智慧。

歷經20年的發展,產生自數以百億計連網裝置的資料,從四面八方匯集到各大資料中心──雲端──以AI技術進行處理、分析,推動了許多產業的自動化、數位轉型、效率提升,衍生出五花八門的新產業、服務,也為終端使用者帶來更多生活便利與樂趣。然而,已經一年達數十ZB (Zettabyte,1012GB)等級、仍在持續增加的IoT巨量資料(Big Data,更通俗的譯名是「大數據」),不但是已經負荷滿載的通訊網路與雲端資料中心難以承擔之重,將所有資料傳輸至遙遠的雲端再生成行動指令送回連網裝置,除了在效率上可能不如預期,對許多重視私人/機密資訊保護的個人、企業來說,更有許多安全方面的疑慮。

將AI導入連網裝置的強烈需求,推動了相關技術的快速演進,如今的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不僅能為使用者終端提供具備一定水準機器學習、推理決策能力,又能將私有資料安全儲存於本地,高效率支援日常業務運作與生活需求的智慧功能,而且從較大型的生產設備到只靠電池運作的小型可穿戴產品或感測器,都可以是新一代AIoT世界的一員。當永續發展、節能環保已經不再是口號,已成為世界各國積極實現的目標,如何更進一步將網路頻寬與資料中心規模擴充可能帶來的大量能耗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因應各類連網裝置既要新增各種AI功能、又要節能的設計挑戰,可預期會是電子工程師們必須面臨的關鍵任務之一。

為此,在本期《電子工程專輯》的封面故事單元,重量級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分享能實現更環保、安全與高效率社會的智慧邊緣運算設計「撇步」,還有在4月下旬於年度Tech Taipei 系列「智慧連網車輛技術研討會暨國際論壇」參與座談的專家們,對智慧車輛在邊緣運算時代所扮演之角色的精彩討論,希望能做為讀者們的實用參考。

點擊下載

 

發表評論